煉指的意思、煉指的詳細解釋
煉指的解釋
束香于指,以火燒灼。為僧徒修煉苦行之一。《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斷手足、煉指、掛燈、帶鉗之類幻惑流俗者。” 胡三省 注:“煉指者,束香於指而燃之。”《遼史·聖宗紀七》:“十二月丁亥,禁僧燃身煉指。”
鍊指:束香于指,以火燒灼。為僧尼修煉苦行之一。 唐 李公佐 《謝小娥傳》:“ 小娥 厚貌深辭,聰敏端特,鍊指跛足,誓求真如。”
詞語分解
- 煉的解釋 煉 (煉) à 用火燒制或用加熱等方法使物質純淨、堅韌、濃縮:煉鋼。煉焦。煉油。煉乳。煉獄。錘煉。 用心琢磨使精練:煉字。煉句。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指的解釋 指 ǐ 手伸出的支體(腳趾亦作“腳指”):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紋。指印。屈指可數。 量詞,一個手指的寬度:下了三指雨。 (手指或物體尖端)對着,向着:指着。指畫。指南針。指手畫腳。 點明,告
專業解析
"煉指"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源于佛教文化。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一、 基本釋義
- 本義: 指佛教徒為表示虔誠或修行而進行的一種苦行方式,具體做法是點燃油脂灼燒自己的手指。這是一種極端的身體供養行為。
- 引申義: 泛指為達到某種目的(如修行、明志、祈求等)而進行的極端刻苦的自我磨練或犧牲行為。其核心在于通過肉體的痛苦來鍛煉意志、表達決心或求得覺悟。
二、 作為佛教術語
- 來源與背景: "煉指"直接源于佛教實踐,尤其在漢傳佛教中有所記載。它被認為是"燃指供佛"的一種形式,屬于"身供養"的範疇,源于《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中藥王菩薩"燃身供佛"的故事。信徒以此極端方式效仿菩薩的奉獻精神,表達對佛法的極度虔誠,祈求功德、消除業障或實現願望。
- 目的: 主要目的是:
- 表達虔誠: 向佛菩薩獻上最珍貴的身體部分以示無上恭敬。
- 修行苦行: 通過忍受劇烈痛苦來破除對身體的執着("身見"),磨練心性,達到斷除煩惱、增長智慧的目的。
- 忏悔業障: 認為身體的巨大痛苦可以抵消過去所造的嚴重罪業。
- 祈求感應: 希望通過這種至誠的犧牲行為感動佛菩薩,獲得加持或實現所求。
- 曆史記載: 這種行為在中國曆史上(尤其是唐宋時期)的僧侶乃至部分在家信徒中偶有出現,常被視為一種極端的宗教狂熱表現。曆代佛教高僧對此褒貶不一,多有批評其過于偏激,不符合佛教中道的智慧。
三、 引申與比喻用法
- 在現代漢語中,"煉指"的本義行為已極為罕見,但其引申義仍有使用。
- 它常被用來比喻為了理想、事業或某種信念而進行極其嚴格、甚至帶有自虐性質的刻苦鍛煉或自我犧牲。例如:"他為了練好書法,十年如一日地臨摹碑帖,其刻苦程度不亞于古人煉指。" 這裡強調的是精神層面的極度刻苦與堅韌。
- 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因其帶有強烈的極端和痛苦色彩。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對"煉指"一詞的佛教來源和基本含義有權威收錄和解釋。
-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編纂。這部辭典詳細收錄了佛教術語,"煉指"(或"燃指")作為佛教修行方式之一,在其中可以找到相關解釋和經典出處(主要關聯《妙法蓮華經》)。
- 《法華經》(《妙法蓮華經》): 該經的"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燃身供佛"(包括燃指)思想與實踐的最重要經典依據,對理解"煉指"的宗教根源至關重要。
網絡擴展解釋
“煉指”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宗教術語,主要與佛教苦修行為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指僧徒将香束綁在手指上點燃,通過灼燒手指進行苦修的行為。這種自殘式修行源于對宗教信仰的極端實踐,旨在通過肉體痛苦達到精神升華。
-
曆史記載
- 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二年》,記載後周世宗曾禁止此類行為。
- 《遼史·聖宗紀七》也提到遼聖宗時期禁止僧人燃身煉指。
-
文化争議
該行為在古代被視為“幻惑流俗”的極端儀式,多次被統治者明文禁止。現代佛教已基本摒棄此類苦修方式,更注重精神層面的修行。
-
其他解釋差異
個别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通過手指鍛煉身體”,但這種定義缺乏曆史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讀或引申。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禁令細節,可參考《資治通鑒》《遼史》等曆史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蚌鹬相持寶扇博依超然獨處吹雲筝辭領耷拉丹薄盜馬倒噎氣釣名沽譽彫疎洞隙短什遁隱非偶粉團富貴利達寡鹄孤鸾廣愛光宅鬼促促龜堞谷口毀悴溷廁将陽佳耦驕揚堲讒吉诃德九級浮圖羁心跨蹇兩騎牛嶚剌利刹羅禁爐冶尨茸麋捐納罕檾麻秋半毬仗曲奧群廟熱戰如魚離水善士升秩適趣騰告亡足霞腳獻熟綫香校補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