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過半之時;中秋。 唐 韓愈 《獨釣》詩之四:“秋半百物變,溪魚去不來。” 唐 元稹 《酬樂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獨直玩月見寄》詩:“一年秋半月偏深,況就煙霄極賞心。” 唐 姚合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見寄》詩:“遠色當秋半,清光勝夜初。”
“秋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詞義
指秋季過半之時,即農曆八月十五前後的“中秋”時節。這一時間點對應秋季中期,氣候轉涼,自然景物變化顯著,如唐代韓愈《獨釣》詩所寫:“秋半百物變,溪魚去不來”。
文學意象
在古詩中常被用作時間背景,渲染清冷、寂寥的意境。例如元稹的“一年秋半月偏深,況就煙霄極賞心”,姚合的“遠色當秋半,清光勝夜初”,均通過“秋半”點明時節,烘托月色與心境。
時間範圍
廣義上可涵蓋整個秋季中期(約農曆八月中旬至九月初),狹義特指中秋當日。
如需查看更多古詩例證或組詞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秋半》是指秋季的中旬或稍後階段。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溫度適宜、陽光明媚的季節,而秋半則是秋天逐漸進入尾聲的時期。
《秋半》的拆分部首是⼦(子)和⼤(大),分别對應字的上部和下部。根據這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一共九畫。
《秋半》在現代漢語中的來源較為簡單,是由“秋”和“半”兩個單字組合而成。沒經過繁體化的轉變,繁體字和現代字形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的發展會有一定的變化。根據研究,《秋半》的古漢字寫法為“秋半”,并沒有太大的差别。
1. 秋半的天氣涼爽,正適合出行。
2. 秋半,大地的顔色漸漸由綠轉黃。
秋半分别是兩個單字:秋和半。其中,“秋”可以組成“秋天”、“秋風”、“秋色”等詞語;而“半”可以組成“半邊天”、“半夜”、“半空”等詞語。
近義詞:中秋、深秋、晚秋
反義詞:初秋、盛夏、初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