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馬的意思、盜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馬的解釋

春秋 時, 秦穆公 出遊,其右骖亡失, 穆公 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 穆公 不罪食馬人,而賜其酒,以佐食。後 秦 晉 戰于 韓原 , 晉 軍圍 穆公 乘,食馬者三百馀人奮力救之,遂破 晉 軍,虜 晉惠公 。事見《呂氏春秋·愛士》。後用為賞罪臣而終得其力的典實。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臣聞明主使臣,不廢有罪。故奔北敗軍之将用, 秦 魯 以成其功;絶纓盜馬之臣赦, 楚 趙 以濟其難。”按, 趙 氏之先與 秦 共祖,故亦稱 秦 為 趙 。 唐 陳子昂 《座右銘》:“白珪玷可滅,黃金諾不罪。 秦穆 飲盜馬, 楚 客報絶纓。”《新唐書·陸贽傳》:“昔人掩絶纓、飲盜馬者,豈忘其愛邪?” 明 梅鼎祚 《昆侖奴》第三折:“盜馬的死救 秦 亡,射鉤的生輔 齊 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盜馬”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指偷盜馬匹的行為,如《三國演義》第三十回中“授乃于營中盜馬”即為此意。該詞也泛指盜竊他人財物,屬貶義表達。

二、曆史典故 源自《呂氏春秋·愛士》記載的秦穆公典故:其馬被鄉民盜殺後,穆公非但未降罪,反賜酒寬待。後秦晉交戰時,這些鄉民拼死救主,助其反敗為勝。此典故成為“以德報怨終得回報”的典型範例。

三、引申含義 該典故衍生出兩層引申義:

  1. 君主智慧:體現統治者對罪臣的寬容策略,通過恩賞化敵為力;
  2. 處世哲學:暗含“寬厚待人可能收獲意外助力”的哲理。

四、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兩類語境:

  1. 直接描述偷竊馬匹或財物;
  2. 借典故探讨領導力、人際策略等抽象話題。

注:不同文獻中具體釋義側重不同,建議結合上下文理解。查看原始典故可參考《呂氏春秋》,文學應用案例見《三國演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馬(dào mǎ),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偷竊馬匹。它可以被拆分為兩個部首,即“盜”和“馬”,分别是“皿”和“馬”。其中,“皿”部表示盜竊的意思,而“馬”部表示馬匹。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盜馬故事,也可以理解為從某個領地或軍隊偷走的馬匹。在古代,馬匹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軍事裝備,所以盜馬行為被視為非法而嚴重的犯罪。 關于盜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它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不過,一些古代文獻中可能會使用一些古字形。 以下是一個關于盜馬的例句: - 那個小偷企圖盜馬,但最後被警察抓住了。 與盜馬相關的詞語有: - 偷竊:指非法拿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 竊取:指秘密偷走或拿取。 - 盜竊:指偷走他人財物。 與盜馬相反的詞語是: - 飼養:指養育或照料動物,包括馬匹在内。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