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蚌鹬相持的意思、蚌鹬相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蚌鹬相持的解釋

《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 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後以“蚌鷸相持”比喻雙方相争,兩敗俱傷,徒使第三者得利。 宋 秦觀 《邊防中》:“天方厭羗,内難屢起,權臣擅事,蚌鷸相持。”《秦併六國平話》卷中:“萬一有隙可乘,如蚌鷸相持,祇為漁者之利耳!”參見“ 鷸蚌相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蚌鹬相持"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寓言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雙方相争不下,最終兩敗俱傷,反使第三方得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面釋義


二、典故出處

典出《戰國策·燕策二》: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戰國策·燕策二》

故事中蚌與鹬互不相讓,最終被漁夫一同捕獲,生動闡釋了内鬥招緻外患的哲理。


三、引申義與用法

  1. 核心寓意

    強調争鬥雙方因執着于對抗,忽視共同危機,導緻第三方坐收漁利。常用于警示合作優于對抗,如國際争端、商業競争等場景。

    例:

    兩家企業惡性競争,陷入"蚌鹬相持",最終被新興公司搶占市場。

  2. 近義成語

    • 鹬蚌相争,漁翁得利
    • 兩敗俱傷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3. 反義概念

    • 化幹戈為玉帛
    • 互利共赢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喻雙方相争,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 。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引用《戰國策》原文,注解其寓言性質及現實警示意義 。

  3. 北京大學《古代漢語》教材

    将"蚌鹬相持"列為經典寓言案例,分析其修辭手法與哲學内涵 。


五、現代應用示例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網絡擴展解釋

“蚌鹬相持”是一個源自寓言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雙方争鬥不休,最終兩敗俱傷,讓第三方得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戰國策·燕策二》的寓言故事:
一隻蚌在河邊曬太陽時被鹬啄住肉,蚌合殼夾住鹬的喙。兩者互不相讓,鹬威脅“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反擊“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最終漁夫路過,輕松将二者捕獲。


三、寓意與啟示

  1. 沖突的代價:争鬥雙方若隻顧眼前利益,可能因固執付出更大代價。
  2. 第三方的機會:僵持局面常為旁觀者創造獲利機會,需警惕“漁翁得利”的風險。

四、用法與示例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提示:若需完整故事細節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戰國策》原文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扳道寶镂變危為安鬓腳璧緯褫剝充裕儲吏春院催課生東宛敦課惡少年放濁高翅帽高斷各肉兒各疼官辦官蝦蟆和適鄠杜疆土監視較可誡防開火倉苦工瀾波類群練帬斂袖淪晦落花時節毛遂自薦溟滓你奪我争拍子潛耀窮絝筌意去水熱話茸茸柔善沙洪盛兵勝士省頭草霜鵽栓塞叔季説不了跳驅棁杖枉記盌子維口食五校獻羨嚣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