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蚌鹬相持的意思、蚌鹬相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蚌鹬相持的解釋

《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 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後以“蚌鷸相持”比喻雙方相争,兩敗俱傷,徒使第三者得利。 宋 秦觀 《邊防中》:“天方厭羗,内難屢起,權臣擅事,蚌鷸相持。”《秦併六國平話》卷中:“萬一有隙可乘,如蚌鷸相持,祇為漁者之利耳!”參見“ 鷸蚌相争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蚌鹬相持”是一個源自寓言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雙方争鬥不休,最終兩敗俱傷,讓第三方得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戰國策·燕策二》的寓言故事:
一隻蚌在河邊曬太陽時被鹬啄住肉,蚌合殼夾住鹬的喙。兩者互不相讓,鹬威脅“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反擊“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最終漁夫路過,輕松将二者捕獲。


三、寓意與啟示

  1. 沖突的代價:争鬥雙方若隻顧眼前利益,可能因固執付出更大代價。
  2. 第三方的機會:僵持局面常為旁觀者創造獲利機會,需警惕“漁翁得利”的風險。

四、用法與示例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提示:若需完整故事細節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戰國策》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蚌鹬相持的意思

蚌鹬相持(bàng yù xiāng ch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雙方争持不下,僵持不下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蚌字由貝部和光部組成,共15畫;鹬字由鹿部和隹部組成,共16畫。

來源

《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這樣一句話:“昨者嘗以戎為餌而問之蚌。”其中蚌指的是貝的一種,它通常會閉合貝殼,形成一種防禦的姿勢。後來,“蚌”就成為指代兩方争持不下的意象。而“鹬”則是一種水禽,有一種極其穩定的站立姿勢,象征堅守。

繁體

蚌鷸相持(bàng yù xiāng chí)

古時候漢字寫法

蚌:䘒、䘓

鹬:䨰

例句

經過數年的溝通,雙方依然蚌鹬相持,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組詞

蚌城(bàng chéng):指貝城,比喻一座堅固的城池。

鹬蚌相争(yù bàng xiāng zhēng):比喻兩個勢力均強大、勢均力敵,無法取勝。

近義詞

僵持不下

膠着不下

反義詞

勝負分明

分出勝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