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良吏的意思、良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良吏的解釋

賢能的官吏。 漢 晁錯 《上書言募民徙塞下》:“雖有材力,不得良吏,猶亡功也。”《陳書·周确傳》:“﹝ 确 ﹞為政平允,稱為良吏。” 清 錢謙益 《兵科給事中明時舉授徵仕郎》:“爬剔疾苦,扶養小弱,可謂良吏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良吏”是漢語中對官員品行的褒獎性稱謂,其核心含義為賢能且治理有方的官吏。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
    良吏指在政治、經濟、司法等領域表現卓越,恪守法紀,勤勉廉潔,并能造福百姓的官員。其核心特質包括公正無私、以身作則,如西漢黃霸任颍川太守時,因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推行教化,被漢宣帝譽為“良吏之最”。

  2. 曆史出處與評價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晁錯《上書言募民徙塞下》提到“雖有材力,不得良吏,猶亡功也”,強調良吏對國家治理的重要性。後世史書如《陳書》《新唐書》也多次用“良吏”表彰政績卓著的官員,如唐代令狐彰之父令狐濞因善治而被稱“世善吏”。

  3. 具體表現與代表人物
    良吏不僅需具備行政能力,更需道德操守。例如:

    • 包拯:以清廉剛正、斷案如神著稱;
    • 海瑞:推行賦稅改革,嚴懲貪腐;
    • 林則徐:禁煙抗英中展現民族氣節與務實作風。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評價或文學作品中,既指古代清官,也可引申至現代各行業中德才兼備的典範人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良吏的意思

“良吏”一詞是指一個有道德、有能力、能夠為民衆謀福利的好官。他們恪守職責,依照法律公正執法,關懷民生,以身作則,以謙虛、正直和負責任的态度處理公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

“良吏”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艮”(gn)和右邊的部首是“午”(wǔ),共計八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良吏”的字形來自于古代的漢字,其繁體形式為“良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對于“良吏”的寫法,常常将上面的“艮”換成“人”,所以“良吏”有時候寫作“良人”。

例句

1. 一個良吏應該時刻為人民的利益着想。

2. 他憑借自己的正直和能力成為了一位受人敬仰的良吏。

組詞

廉政良吏、模範良吏、傑出良吏

近義詞

清官、賢官、善吏

反義詞

腐敗官員、惡劣官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