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狹窄。寬度小。《管子·八觀》:“夫國城大而田野淺狹者,其野不足以養其民。”《後漢書·西南夷傳·滇》:“有池,周回二百餘裡,水源深廣,而末更淺狹,有似倒流,故謂之 滇池 。”《三國演義》第一一○回:“ 蜀 地淺狹,錢糧鮮薄,不宜遠征。” 嚴既澄 《不遇》:“他後頭跟着三四個苦力,挑着七八件行李,都隨着那老者走入門來,把我們家裡的淺狹的院子都給擠滿了。”
(2).謂見識貧乏或心胸狹窄。《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沛王 林 薨”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吾學不博,所聞淺狹。” 宋 蘇轍 《三論分别邪正劄子》:“臣以聞見淺狹,不能盡知當今得失。”《東周列國志》第九六回:“鄙人志量淺狹,不知相國能寬容至此,死不足贖罪矣!”
“淺狹”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字面含義
指物體或空間的狹窄、寬度小。例如形容地理環境、建築空間等物理層面的狹小。
引申含義
形容人的見識貧乏或心胸狹窄,帶有批評意味。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古籍例句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淺狹》(qiǎn xiá)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思想、見解或觀點狹隘、膚淺。
《淺狹》的拆分部首是氵(shui3)和犬(quan3),氵表示水,犬表示狗。它共有11個筆畫,其中氵部3畫,犬部4畫。
《淺狹》是由水和犬組合在一起形成的漢字。它的繁體形式是淺狹。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不過,《淺狹》這個詞其實是比較新的詞語,所以古代并沒有特定的寫法。
1. 他的見識太淺狹了,無法理解更廣闊的視野。
2. 這種思維方式過于淺狹,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 深淺 (shēn qiǎn): 指程度、度量的深淺。
- 寬廣 (kuān guǎng): 指廣闊、寬大。
- 開放 (kāi fàng): 指思想、觀念等開放、不拘泥。
- 狹隘 (xiá ài): 指思想、見解狹窄、不開放。
- 膚淺 (fū qiǎn): 指水平、見識淺薄。
- 寬廣 (kuān guǎng): 指廣闊、寬大。
- 開放 (kāi fàng): 指思想、觀念等開放、不拘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