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良吏的意思、良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良吏的解释

贤能的官吏。 汉 晁错 《上书言募民徙塞下》:“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陈书·周确传》:“﹝ 确 ﹞为政平允,称为良吏。”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明时举授徵仕郎》:“爬剔疾苦,扶养小弱,可谓良吏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良吏是汉语中表示优秀官吏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构成 "良"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善也",本义指质地优良的丝织品,引申为品德高尚、能力出众;"吏"甲骨文字形从手持笔,原指处理文书者,后演变为官员统称。二字组合最早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指恪尽职守的官吏。

二、权威辞书定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贤能的官吏",强调其需兼具德行与政绩的双重标准。这与《汉书·循吏传》记载的"良吏为民兴利"特征相呼应,突显其勤政爱民的属性。

三、历史语境中的标准

  1. 品德要求: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通过对比手法,揭示良吏应"奉职循理"而非严刑峻法
  2. 能力标准:《唐六典》规定良吏需考核"清慎明著,公平可称,职事修举",涵盖廉洁、公正、高效三重维度
  3. 民生实践:宋代《名公书判清明集》收录的判例显示,良吏需具备"决讼公平,赋役均平"的实务能力

四、近义概念辨析 相较于强调清廉的"清官"、侧重刚直的"直吏",良吏更强调综合施政能力。明代《吏学指南》特别指出:"良吏非止不贪,要在通晓律令,善抚黎庶",表明其包含专业技能与仁政思想的统一性。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辞书链接,故采用权威典籍与专业辞书名称作为参考来源,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良吏”是汉语中对官员品行的褒奖性称谓,其核心含义为贤能且治理有方的官吏。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定义
    良吏指在政治、经济、司法等领域表现卓越,恪守法纪,勤勉廉洁,并能造福百姓的官员。其核心特质包括公正无私、以身作则,如西汉黄霸任颍川太守时,因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推行教化,被汉宣帝誉为“良吏之最”。

  2. 历史出处与评价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如晁错《上书言募民徙塞下》提到“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强调良吏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后世史书如《陈书》《新唐书》也多次用“良吏”表彰政绩卓著的官员,如唐代令狐彰之父令狐濞因善治而被称“世善吏”。

  3. 具体表现与代表人物
    良吏不仅需具备行政能力,更需道德操守。例如:

    • 包拯:以清廉刚正、断案如神著称;
    • 海瑞:推行赋税改革,严惩贪腐;
    • 林则徐:禁烟抗英中展现民族气节与务实作风。
  4. 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评价或文学作品中,既指古代清官,也可引申至现代各行业中德才兼备的典范人物。

别人正在浏览...

崩动必经之路不约儿赤惨灰重山传诂代茶诞辰黮漶大洋德牧殿虎冬官笃生发解浮思感印稿签门上绠縻归命故邱谷物诃讥卷握抗美老道冷烫量抹礼斗礼眷林宗过茅梨霜龙头人龙牙罗袜录音卖友腼汗獶人佞给衄痍甓社湖破巢清候清君侧起辇谷秦家楼热忽辣柔丽肉头阮妇筛锣掌号伸懒腰射入蛇蜴私署退废土龙慰眼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