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截人的意思、兩截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截人的解釋

(1).言行不一之人。 明 陳于陛 《意見·韓昌黎》:“世人雲:‘ 韓昌黎 諫佛骨,卻與 大颠 厚,是兩截人。’餘意不然。”

(2).前後不一之人。舊題 明 李贽 《史綱評要·宋紀·哲宗》:“ 哲宗 竟如兩截人: 紹聖 以前,賢君也; 紹聖 以後何如主,不忍言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截人”的漢語詞典釋義

“兩截人”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表裡不一、言行相悖的人,即表面行為與内心真實想法或私下行為截然不同,仿佛被分割成兩截。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1. 本義與引申義

    該詞字面可理解為“被分成兩截的人”,引申為人格或行為存在嚴重割裂、不一緻的個體。特指那些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嘴上說得好聽但行動完全相反,或表面道貌岸然實則品行不端的虛僞之人。其本質是道德或人格上的分裂。

  2. 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獻。明代學者陳于鼎在《孝經集注》中明确提到:“今人表裡不如一,是名兩截人。”此句清晰定義了“兩截人”即“表裡不如一”者,成為後世理解該詞的重要依據。

  3. 用法與語境

    • 強烈貶義:該詞帶有鮮明的批判和諷刺色彩,用于指責虛僞、欺騙或言行嚴重不符的行為。
    • 描述對象:常用于評價個人品德,尤其在揭露僞善、背叛承諾或陽奉陰違的行為時。
    • 示例:“他台上大談廉潔,私下卻大肆斂財,是個十足的兩截人。” / “這種對上一套對下一套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兩截人作風。”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兩截人”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的言行或态度存在明顯矛盾或不一緻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言行不一
    指一個人表面所說與實際行為相悖,例如承諾某事卻未履行。
  2. 前後矛盾
    強調個體在不同時間或情境下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态度或立場,如前期積極後期消極。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三、現代應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或諷刺以下情況:

四、總結

“兩截人”不僅是一個描述人格分裂的詞彙,更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言行一緻”的道德要求。其曆史用例(如清初貳臣)進一步深化了該詞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社會對個體道德完整性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霭空白慘慘辨愬畢門草妖鼚鼓軒舞炒地皮抄劫承序誕曜第恐馮媛紛惑旰昃光融骨朵國主汩淢嚎呼好閑橫變紅嘴緑鹦哥踐土食毛角抿嘉味鯨呿羁鳥金卮亢禮控鹄枯冢厘析陸處茅廠髳茸馬頭盟員鳥言頗側墝埆請示蛩蚷瓊州海峽删革省睡時辰試對書諾私生子宿宿獺傘田月銅器妥便土硃我相五泰詳貫響景習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