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籠鳥。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宋 晁補之 《次韻蘇公和南新道中詩》之二:“羈鳥翔别林,歸雲抱孤巘。”
“羁鳥”一詞出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羁鳥”指被束縛的鳥,即關在籠中的鳥。“羁”意為“束縛”或“籠絡”,如、等網頁均提到,“羁鳥”與“池魚”對仗,共同表達對自由的渴望。
在陶淵明的詩句“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中,“羁鳥”象征詩人自身被官場束縛的狀态。他用籠中鳥對舊林的眷戀,比喻自己厭倦仕途、向往歸隱田園的心境。這一意象成為後世文人表達“追求自由”的經典隱喻。
宋代晁補之等詩人也沿用此意象,如“羁鳥翔别林,歸雲抱孤巘”(《次韻蘇公和南新道中詩》),進一步強化了“羁鳥”與“漂泊”“思鄉”等情感的關聯。
“羁鳥”不僅是具體的籠中之鳥,更承載了被現實束縛者對自由、故土的深切眷戀。陶淵明通過這一意象,生動展現了對官場生活的反思與對自然生活的向往。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背景,可參考陶淵明《歸園田居》全文及注釋(來源:)。
《羁鳥》一詞指被羁絆的鳥,比喻被束縛或困住的人。它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以表達人與自由的關系。
《羁鳥》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羊”和“鳥”,其中“羊”的筆畫為6,而“鳥”的筆畫為8。
《羁鳥》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楚辭》中。《楚辭》是一部古代楚國詩歌集,其中的《離騷》一篇中有“羁鳥之羽,系于河之洲”一句,意思是鳥兒的羽毛被系在河洲上,無法自由飛翔。從而引申為人被束縛無法自由的比喻。
《羁鳥》的繁體字為「羈鳥」。
在古代,「羁鳥」的漢字寫法可以為「覊鳥」。
1. 他覺得自己像一隻羁鳥,無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2. 她渴望擺脫束縛,不再做一隻羁鳥。
羁絆、羁留、羁押、自由、解放、拘束、束縛。
拘束、束縛、囚禁、監禁、限制。
自由、解放、釋放、無拘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