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截人的意思、两截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截人的解释

(1).言行不一之人。 明 陈于陛 《意见·韩昌黎》:“世人云:‘ 韩昌黎 諫佛骨,却与 大颠 厚,是两截人。’余意不然。”

(2).前后不一之人。旧题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哲宗》:“ 哲宗 竟如两截人: 绍圣 以前,贤君也; 绍圣 以后何如主,不忍言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两截人”的汉语词典释义

“两截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人,即表面行为与内心真实想法或私下行为截然不同,仿佛被分割成两截。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

  1. 本义与引申义

    该词字面可理解为“被分成两截的人”,引申为人格或行为存在严重割裂、不一致的个体。特指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嘴上说得好听但行动完全相反,或表面道貌岸然实则品行不端的虚伪之人。其本质是道德或人格上的分裂。

  2. 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献。明代学者陈于鼎在《孝经集注》中明确提到:“今人表里不如一,是名两截人。”此句清晰定义了“两截人”即“表里不如一”者,成为后世理解该词的重要依据。

  3. 用法与语境

    • 强烈贬义:该词带有鲜明的批判和讽刺色彩,用于指责虚伪、欺骗或言行严重不符的行为。
    • 描述对象:常用于评价个人品德,尤其在揭露伪善、背叛承诺或阳奉阴违的行为时。
    • 示例:“他台上大谈廉洁,私下却大肆敛财,是个十足的两截人。” / “这种对上一套对下一套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两截人作风。”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两截人”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言行或态度存在明显矛盾或不一致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言行不一
    指一个人表面所说与实际行为相悖,例如承诺某事却未履行。
  2. 前后矛盾
    强调个体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下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或立场,如前期积极后期消极。

二、历史出处与用法

三、现代应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以下情况:

四、总结

“两截人”不仅是一个描述人格分裂的词汇,更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言行一致”的道德要求。其历史用例(如清初贰臣)进一步深化了该词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社会对个体道德完整性的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阿堆白足僧板上钉钉猜枚长暮陈白晨参暮省逞露城栅臣卫丑化传奉跌折多愁夺印泛除蜂腰枌梓妇道家沽泊含冤莫白呵察烘箱艰酷涧栖茭草教室伎荷唧唧嘎嘎竫嘿净洁禁海金鵾车金人缄口济济漆漆积羽伉王看客勘破缧臣怒目切齿剖晰青地轻可亲赏气色三茅盛行十三辙霜实水画松粒庭玉秃发亡缺卫阙乡官嫌惑鲜绮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