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國君。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
(2).小國之君的稱號。《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 世宗 許之,始賜 景 書曰:‘皇帝恭問 江南國主 ’…… 景 下令去帝號,稱國主,奉 周 正朔。”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六:“ 仁宗 時,冊命 趙元昊 為 夏 國主。”
“國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ó zhǔ,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區别,以下為詳細解釋:
泛指國君或國家統治者
指掌握國家政權的核心人物,通常用于指代君主、國王或最高統治者,強調對國家的主宰權。例如《新五代史》中記載南唐李景去帝號後改稱“國主”,即體現這一含義。
特指小國之君的稱號
曆史上多用于附屬國或向大國稱臣的政權君主,帶有一定貶義或等級區分。如北宋冊封西夏趙元昊為“夏國主”,即表明其臣屬地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文學引用,可參考《新五代史》或李煜詞作分析。
《國主》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統治者、最高領導人。他或她擁有最高權力,可以領導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
《國主》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即“國”和“主”。
漢字“國”的部首是“囗”,筆畫數為7,代表着一個圍繞着的意思;
漢字“主”的部首是“丶”,筆畫數為5,表示主導、主宰的意思。
《國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君主制度。早在古代,中國國家由一個國君統治,即“國主”。隨着曆史的演變,這個詞逐漸擴展為指代更廣泛的************人。
繁體字“國主”與簡體字《國主》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漢字《國主》的一種書寫形式是“國主”。
1. 他成為該國的國主後,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2. 作為國主,他必須擔負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
國家、國王、國務、國際、國力、主權、主導、主宰、主管、主席等。
君主、統治者、領袖、元首等。
臣民、被統治者、從屬、下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