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朵的意思、骨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朵的解釋

[a stick-shaped weapon in ancient times] 像長棍一樣的古代兵器,用鐵或硬木制成,頂端瓜形

兩邊皆禁衛排立,錦袍,幞頭,簪賜花,執骨朵子。——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元宵》

詳細解釋

(1).指古代的一種兵器。是一長棒,頂端綴一蒜形或蒺藜形的頭,以鐵或堅木制成。 唐 以後用為刑杖。 宋 以後并用為儀仗,俗稱金瓜。《宋史·儀衛志二》:“凡皇城司隨駕人數, 崇政殿 祇應親從四指揮,共二百五十二人,執擎骨朵充禁衛。”《水浒傳》第五九回:“ 宋江 執着骨朵,躬身聲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十》:“惰者輒以骨朵擊背股。”

(2).見“ 骨朵子直 ”。

(1).指 宋 元 時一種面作的圓形小點心。 元 張國賓 《羅李郎》第二折:“那邊賣的油煠骨朵兒,你買些來我吃。”

(2).指花蕾。《西遊記》第四九回:“九瓣攢成花骨朵,一竿虛孔萬年青。” 楊朔 《三千裡江山》頭:“不過無窮花開的最旺,一個骨朵連一個骨朵,開起來沒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骨朵”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分以下兩個層面解釋:

  1. 本義:古代兵器與儀仗用具

    • 釋義: 指一種古代的長柄兵器或儀仗用具。其典型特征是在長柄的頂端安裝有一個蒜頭狀或蒺藜狀的金屬(多為鐵或銅制)錘頭。這種錘頭通常呈圓球形,表面可能有凸起的刺或疙瘩,用于打擊。
    • 曆史背景: “骨朵”作為兵器或儀仗,在宋、遼、金、元時期較為常見。它由早期的“殳”(shū)演變而來。作為兵器時,主要用于近戰砸擊;作為儀仗時(稱為“金瓜”),則象征着權力和威嚴,常由侍衛執掌,排列在帝王或高官出行或朝會的隊伍中。
    • 詞源探讨: 有觀點認為“骨朵”一詞可能是外來語(如女真語或蒙古語)的音譯,意指“錘”或“杖頭”。在漢語中,其形狀與花蕾(“花骨朵”)相似,故得名。
  2. 引申義/方言用法:花蕾

    • 釋義: 在口語和部分方言中(尤其在北方),“骨朵”常用來指植物的花蕾,即花朵尚未開放時的苞狀形态。
    • 形象比喻: 這個用法非常形象,因為許多植物的花蕾(如玫瑰、牡丹、荷花等)在含苞待放時,其圓鼓鼓、飽滿的形狀,确實與古代兵器“骨朵”頂端的蒜頭形或圓球形的錘頭相似。因此,人們用“花骨朵”來指代未開的花苞。
    • 常用搭配: 通常說“花骨朵”。

“骨朵”一詞的核心意象是“圓頭、疙瘩狀”。它既可以指代古代帶有圓頭錘的兵器或儀仗,也可以生動地形容植物圓鼓鼓、尚未開放的花蕾(花骨朵)。

參考資料說明: 由于本次查詢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權威詞典網頁鍊接,以上釋義綜合參考了《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等權威辭書中對“骨朵”條目的解釋,并結合了相關曆史文獻和語言學研究的普遍觀點。這些辭書是漢語詞彙釋義最核心、最可靠的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骨朵”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一、古代兵器/儀仗器具

  1. 形制與材質
    骨朵是一種長柄武器,由鐵或硬木制成,頂端呈瓜形、蒜頭形或蒺藜形。其與錘的區别在于:骨朵柄長頭輕,錘則柄短頭重。

  2. 曆史用途
    最初作為兵器使用,唐代後逐漸演變為刑杖和儀仗器具,宋代宮廷禁衛常執骨朵(俗稱“金瓜”)護衛。《東京夢華錄》記載其用于皇家儀仗隊列。

二、未開放的花朵(口語化表達)

在口語中,“骨朵兒”(讀作gū duor)指含苞待放的花蕾,例如“花骨朵”。元曲《翫江亭》中“打骨朵”即描述花蕾初現的狀态。


注:兩種含義的發音不同,兵器義讀gǔ duǒ,花蕾義讀gū duor,需根據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叭兒狗豳人補敗不忌草木俱朽倡家長街懲罰稱許陳聞川土嗒然若喪梵天豐度翩翩根索弓弧公平交易共同社詭駮龜蔔熀爛艱難困苦驕人救撫遽步軍牢尻馬空單空中籃兒林寒洞肅镂身蜜殊蓦越目逆而送炮燔陪錢貨期貨交易囚奴羣伍诎柔鋭弊適齡識務實志熟寐訴言天雄調頻通氣頽陽晚麥未焚徙薪文師污溝現存響冷冷相樸人箱笥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