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鹄的意思、控鹄的詳細解釋
控鹄的解釋
見“ 控鶴 ”。
詞語分解
- 控的解釋 控 ò 告狀,指出罪惡:控告。控訴。指控。被控。 節制,駕馭:控制。遙控。 開弓:弓不再控。 投:控于地。 人的頭部朝下或使讓殘液流出容器的口朝下:控淨。控一控。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鹄的解釋 鹄 (鵠) ú 水鳥,形狀像鵝,體較鵝大,鳴聲宏亮,善飛,吃植物、昆蟲等(亦稱“天鵝”):鹄立。鹄望(殷切盼望)。鹄候。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控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與發音
- 發音:kòng hú(注音:ㄎㄨㄥˋ ㄏㄨˊ)。
- 核心意義:字面指掌控鳥類(如鶴、天鵝)的行蹤,引申為比喻能夠掌握全局、控制局勢的人或組織。
2.來源與演變
- 詞源:最初與古代獵鷹訓練相關,獵人通過馴化鷹類控制其飛行方向,後演化為對掌控能力的象征。
- 異形詞關聯:部分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指出“控鹄”即“控鶴”。後者在道教文化中常與仙人傳說相關,例如周靈王太子王子喬被道士接引升仙的故事,隱含超然掌控之意。
3.使用場景
- 形容個人能力:用于贊美有遠見、能把握大局的人,如領導者或謀略家。
- 描述組織管理:指代具備戰略規劃能力的機構或團隊。
- 文學與曆史:常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中,例如與道教升仙傳說結合使用。
4.相關擴展
- 近義詞:控鶴、運籌帷幄、掌舵。
- 文化背景:曆史上“控鶴監”是唐代官署名,武則天曾設此機構,暗含掌控權力的隱喻(需結合“控鶴”進一步考據)。
5.注意事項
- 權威差異:部分低權威來源僅簡單解釋為“控鶴”的異寫,建議優先參考詞典類資源。
- 語境影響: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字面(鳥類控制)或比喻義(全局掌控)。
如需進一步探究典故或曆史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控鹄
控鹄,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成語。它的拆分部首是扌(手)和鳥(鳥),共計15個筆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盡心下》,其中的一句話是:“控鵠者抱绠,割于右手。” 鳥即鹄(音同“乎”),控鹄指的是抓住鶴的腳並用繩子捆住。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掌握着重大的權力或控制了重要的人物。
在繁體字中,控鹄的寫法是控鵠,使用了不同的鳥字。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控鹄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有所變化。先秦時期的金文中,鳥部字形用“乎”代替了“鳥”,後來的隸書則将“乎”變成了現在的“鳥”字形。
下面是控鹄這個成語的一個例句:
他掌握着整個公司的決策權,真可謂是控鹄之才。
控鹄這個成語可以與其他成語組合使用,例如“控螢照汗直”、“控蛇吞象”等,來形容某個人具有控制和影響力。
控鹄的近義詞包括掌控、控制、操縱等,表示控制某個事物的能力或權力。反義詞則可以有失控、喪失控制等,表示失去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