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抄劫的意思、抄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抄劫的解釋

掠奪。《周書·陸騰傳》:“ 陵州 木籠獠 恃險麤獷,每行抄刼,詔 騰 讨之。” 宋 葉適 《寶谟閣待制知隆興府徐公墓志銘》:“虜圍 廬楚 不下而歸,猶綴 濠州 以待和,時時抄劫,與我師遇,殺傷相當。”一本作“ 抄刼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抄劫”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動詞,其釋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抄劫”指強行搜查并掠奪他人財物,常帶有暴力性質。《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搜查劫奪”,特指以武力手段實施財物侵占,《辭源》補充說明該詞多用于描述戰争或盜匪行為,如《後漢書·西羌傳》載“羌遂抄劫而南”,即指羌族部落南下掠奪。

二、詞素解析

  1. 抄:《說文解字》注“手部作叉取”,本義為叉取,引申為搜查、掠取
  2. 劫:《廣韻》釋作“強取”,原為佛教術語“劫波”的簡寫,後專指暴力奪取

三、文獻用例特征 該詞在古籍中多作及物動詞使用,常見于史書類文獻,如《晉書·石勒載記》“抄劫于汲郡”即記載十六國時期軍隊的掠奪行為。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僅見于曆史文本或特定文學創作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抄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全面理解:

基本釋義

出處與示例

  1. 曆史文獻:
    • 《周書·陸騰傳》提到“陵州木籠獠恃險麤犷,每行抄劫”,反映古代邊疆部族的劫掠現象。
    • 宋代葉適的《寶谟閣待制知隆興府徐公墓志銘》記載“時時抄劫”,描述戰争中的掠奪行為。

用法與語境

同義詞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暴力性和非法性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

搬移八字步本夫邊近逋慢操奇朝鷄赤符楚野刺谳從宦丹山達幽低搭法帖風派人物鳳儀刮躁骨粉故壘過夏韓柳豪将後章沍涸豗喧谏獵書交路賈作極邊急就篇警厲驚笑近觑眼句指魁剛龍蝨猛哥丁冥空哪裡跑驢配帶偏令戕殺屈才塞氛砂鍋搗蒜沈蠱聖志神谟失幾失口適莫束伏順恕説誇司察四川盆地私急塔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