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亢禮的意思、亢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亢禮的解釋

抗禮。謂以對等的禮節相待。《禮記·燕義》:“設賓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為獻主,臣莫敢與君亢禮也。”《漢書·高帝紀下》:“異日 秦 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與亢禮。” 顔師古 注:“亢者,當也,言高下相當,無所卑屈。”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一入背峞,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亢禮(kàng lǐ)是漢語古語詞,指雙方以平等的禮節相待,不分尊卑高下,強調禮節上的對等性。該詞由“亢”(通“抗”,意為對等、抗衡)與“禮”(禮節)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以平等之禮相待”。

一、詞義解析

  1. 平等相待

    “亢禮”指交往雙方摒棄身份差異,以相同的禮儀規格相互對待。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田蚡)嘗召客飲……獨故人避席耳,餘半膝席。灌夫不悅……及飲酒酣,夫起舞屬蚡,蚡不起。夫徙坐,語侵之。于是夫乃語嬰曰:‘……今人毀君,君亦毀人,譬如賈豎女子争言,何其無大體也!’嬰曰:‘魏其侯言是也。’丞相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呫嗫耳語!’夫曰:‘……今日斬頭陷胸,何知程、李乎!’……嬰麾夫人出,蚡遂怒曰:‘此吾驕灌夫罪。’乃令騎留夫,夫不得出。籍福起為謝,案灌夫項令謝。夫愈怒,不肯謝。蚡乃戲騎縛夫置傳舍……”(後文載灌夫因“亢禮”得罪田蚡)。此處灌夫堅持與丞相田蚡行平等之禮,拒絕屈從,體現“亢禮”對抗尊卑秩序的内涵 。

  2. 通假關系

    “亢”為“抗”的通假字。《漢書·高帝紀》顔師古注:“亢,當也,言高下相當,無所卑屈。”王力《古漢語字典》指出:“亢”通“抗”,表匹敵、對等義,“亢禮”即“抗禮”,如《戰國策·秦策五》有“天子亢禮”之載 。

二、典籍用例

  1. 《史記·貨殖列傳》

    “子貢結驷連騎……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此處“抗禮”與“亢禮”同義,描述子貢以富商身份與諸侯行平等之禮 。

  2. 《漢書·五行志》

    “諸侯亢法,大夫專祿。”顔師古注:“亢,拒也。”引申為對抗禮制法度,與“亢禮”之“違逆尊卑”的語義邏輯相通 。

三、語義演變

“亢禮”多見于先秦兩漢文獻,後世漸被“抗禮”“分庭抗禮”取代。黃金貴《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考證:“亢禮”反映周禮等級制度下對“禮”的僭越行為,是禮制崩壞的社會現象在語言中的投射 。

四、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彼此以平等之禮相待。亢,通‘抗’。”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分庭抗禮”等成語仍延續其核心語義 。


參考來源

  1.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黃金貴《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上海教育出版社)
  4.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亢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以平等禮節相待,通常用于描述雙方在交往中互不卑屈、地位相當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亢禮”同“抗禮”,指雙方以對等的禮儀相處,不因身份差異而表現出尊卑之分。例如君臣或不同階層的人打破常規禮制,以平等姿态交往。

2.曆史文獻依據

3.實際用例

4.近義詞與延伸

“亢禮”強調禮節上的平等性,常見于曆史文獻中描述特殊人際關系或制度變遷。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中的用法,可參考《禮記》《漢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的平暗蒙蒙八虞采香迳長案徹曉赤寒淳澆純慤打寮定甆丁籍放子鳳襖風流座富民渠杠架甘香割據一方共聚物鬼功箍斂郭碑鼓衰力盡解束及冠赍賞集隼啃骨頭老将楞頭呆腦量程麢羊留葬淪肌浃骨買納茫茫苦海俛然秘略墨裁捏膿鳑皮千金前天妾禦冗筆山址省舍神技適興太史簡螳怒聽便銅唇鐵舌頭蓋骨蛻化物以稀為貴限齊諧諧西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