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金巵 ”。金制酒器。亦為酒器之美稱。 南朝 齊 陸厥 《京兆歌》:“ 壽陵 之街走狐兔,金卮玉盌會銷鑠。”《敦煌曲子詞·長相思》:“頻頻滿酌醉如泥。輕輕更換金巵。” 清 黃景仁 《感舊雜詩》之三:“輕移錦被添晨卧,細酌金卮遣旅情。” 歐陽予倩 《漁夫恨》第五場:“金卮滿泛香醪;月兒又上樹梢。”
關于“金卮”的詳細解釋如下:
“金卮”是漢語詞彙,拼音為jīn zhī,指用黃金制成的酒器,也可泛指精美貴重的飲酒器具。該詞在古代文學中常以“金巵”的異體字形式出現,強調其材質或象征奢華之意。
“金卮”不僅是實用酒器,更承載着文化象征,常出現在詩詞中表達宴樂、友情或富貴意象。例如《敦煌曲子詞》用“輕輕更換金巵”表現宴飲的頻繁,暗含享樂或離别之情。
現代文學或戲劇中偶見“金卮”一詞,如歐陽予倩的《漁夫恨》以“金卮滿泛香醪”烘托氛圍,但更多作為古典意象保留在詩詞賞析或曆史研究中。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例證、字義考據及文學象征,展現了“金卮”從器物到文化符號的豐富内涵。
《金卮》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金制成的酒器。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金”部,表示金屬;另一個是“卮”部,表示一種酒器。
《金卮》的部首是“金”部,含義為金屬。它的筆畫數為8劃。
《金卮》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關雎》一篇中,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寫法。在繁體字中,金字形态一般沒有太大變化,而卮字形态則稍有差别,它的最常見繁體版本是「巵」。
在古代,金卮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體。但總體來說,「金」的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而「卮」的字形可能會稍有差别。
1. 這個博物館展示了許多古代的金卮。
2. 傳說中,這個金卮曾是古代皇帝禦用的酒器。
3. 她從書櫥中取出一隻金卮,輕輕地倒上美酒。
金銀卮、金卮瓯、金卮瓶、金卮爵等
近義詞:金瓯、金酒器
反義詞:陶酒器、銅酒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