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糧的意思、食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糧的解釋

[grain;food] 指供食用的糧食,也用于比喻某種不可缺少的東西

煤是工業的食糧

詳細解釋

亦作“ 食糧 ”。1.吃的糧食,如谷物、豆類和薯類等。《墨子·魯問》:“取其狗豕食糧衣裘。” 唐 元稹 《田家詞》:“月月食糧車轆轆,一日官軍收海服。” 郭小川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詩:“一切生産谷物的地區,都為自己的戰士和人民準備好了食糧。”

(2).比喻其他賴以生存或必不可少的東西。 王西彥 《古屋》第三部五:“哭泣聲愈益增大,一個以痛苦為食糧的生命,從死亡裡蘇醒過來了。”如:青少年需要充足的精神食糧。

(3).吃公家發給的糧食。 宋 嶽飛 《奏李興吳琦轉官狀》:“本府有番人七千餘人,馬五千餘匹,食糧軍三千餘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迎刃》:“鑄印局額設大使、副使各一員,食糧儒士二名。”


見“ 食糧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食糧”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í liáng,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釋義
    指供人食用的糧食,如谷物、豆類、薯類等。例如《墨子·魯問》中提到的“取其狗豕食糧衣裘”,即指具體的食物。

  2. 比喻義
    用于形容某種事物是生存或發展的必需品,如“煤是工業的食糧”“精神食糧”。


二、詞源與用法


三、近義詞對比


四、例句參考

  1. 物質層面:
    “戰亂時期,百姓難以獲取足夠的食糧。”
  2. 比喻層面: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精神的食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詳細釋義,可參考《墨子》《漢書》等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食糧

食糧是指人類用來維持身體生命所需的主要食物和糧食。

部首和筆畫信息:

食糧這個詞的部首是食(shí),部首意思為吃。它的筆畫數為10,由兩個部分組成。

來源和繁體:

食糧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四年》這本曆史典籍中,意為人類食物。在繁體字中,食糧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食糧曾有不同的表達形式。例如,在《說文解字》中,食用糧食的食字是由“米”和“口”組成,“口”表示吃的意思,而“米”則表示主要食物之一的谷物。

例句:

1. 為了滿足人民的食糧需求,政府加大了農業發展的投入。

2. 在農村地區,大部分居民的主要食糧來源是種植的各種糧食作物。

組詞:

1. 食物:指供人類和動物吃的各種食品。

2. 糧食:指人類主要用來吃的谷物。

近義詞:

飲食、口糧、糧食、糧餘。

反義詞:

饑荒、餓肚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