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力不从心。 明 何景明 《古井篇》:“百丈寒泉尚堪饮,心长綆短空愁立。”
“心长绠短”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力不从心,即内心有强烈的愿望或计划,但实际能力或条件不足以实现目标。
字面含义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源自明代文学家何景明的《古井篇》:“百丈寒泉尚堪饮,心长绠短空愁立。”
诗句以“寒泉”比喻可实现的理想,而“绠短”暗指自身能力有限,徒留遗憾。
用法与语境
例句扩展
该成语通过“绳子与深井”的意象,生动刻画了主观意愿与客观能力间的落差,常用于文学或正式表达中。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参考《古井篇》原文。
《心长绠短》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思长,但是行动却短暂,意思是心有很多想法,但却不能坚持长久。
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心”和“糸”(绳子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14画。
《心长绠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时候人们使用纤细的绳子来悬挂东西,如果绳子太长则容易断裂。这个成语借用了这个意象,比喻个人的志向或决心很高,但是行动却缺乏持久性。
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是「心長縆短」。
古时候汉字写法的变迁对《心长绠短》这个成语的写法影响不大,因为它的用法和意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这个成语在句子中的例子:
他经常想着做很多事,但是总是半途而废,真是典型的心长绠短。
组词:心思、绳子、行动
近义词:志高意短、心浮气短
反义词:志坚心长、持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