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凄寂的意思、凄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凄寂的解釋

凄涼孤寂。 清 納蘭性德 《潇湘雨·送西溟歸慈溪》詞:“悽寂 黔婁 當日事,總名士如何消得。”


凄涼孤寂。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三》:“‘滿庭芳草易黃昏’, 唐 人本形容凄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江城》:“生自獨居,若離湯火,但覺凄寂。”《天雨花》第二回:“金風泠泠送秋聲,蛩吟四壁添凄寂。”


凄涼孤寂。 唐 李賀 《昌谷詩》:“光潔無秋思,涼曠吹浮媚。竹香滿凄寂,粉節塗生翠。” 郭沫若 《歸去來·浪花十日》:“離開了母親的孩子,尤其女兒,總要失掉些他們的明朗性,帶起淡淡的凄寂的調子來,怪可憐見的。” 王西彥 《古屋》第二部四:“一個人在生命告終時回頭一顧,看見自己所走過來的一段旅程隻是一片白地,沒有樹林,沒有草,也沒有花,荒涼,凄寂--一張生命的白卷,那該是怎樣的悲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凄寂”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凄涼孤寂的狀态,常用于描繪環境或心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用法

  1. 文學引用:

    • 清代納蘭性德《潇湘雨·送西溟歸慈溪》中“悽寂黔婁當日事”,體現名士的孤寂境遇()。
    • 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描述獨居者“但覺凄寂”,強化了情感上的寂寥感()。
  2. 詩詞意境:

    • 唐代詩句“滿庭芳草易黃昏”被明代胡應麟解讀為用自然景象烘托凄寂氛圍()。

三、例句與語境

四、相關詞語

五、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抒情場景,需結合具體語境選擇搭配,避免口語化濫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凄寂的意思

凄寂(qī jì)是一個形容詞,形容某個地方或情景冷落、寂寞、凄涼。它常常用來形容沉悶、靜寂和無人煙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凄寂的部首是冫(bīng)和車(chē),筆畫數為9個。

來源和繁體

凄寂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一詩中。在繁體字中,凄寂以「淒寂」的形式呈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凄寂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可能會有些許變化,但整體上仍然是由「凄」和「寂」兩個字組成。

凄寂的例句

1. 夜深人靜的時候,整個城市顯得格外凄寂。

2. 漫長的孤寂之後,他終于明白了凄寂的滋味。

3. 在這個廢棄的小鎮上,荒蕪的街道散發出一種令人心寒的凄寂氣息。

組詞

凄寂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詞組:

1. 凄寂無聲

2. 凄寂蕭條

3. 寂寞凄涼

近義詞

與凄寂意義相近的詞彙有:

1. 寂靜

2. 冷寂

3. 荒涼

反義詞

與凄寂意義相反的詞彙有:

1. 熱鬧

2. 繁華

3. 熱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