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a transportation;ocean shipping] 通過海路運輸
(1).海動。謂海動風起。《莊子·逍遙遊》:“是鳥也,海運則将徙于南溟。” 陳鼓應 注引 林希逸 曰:“海運者,海動也……海動必有大風,其水湧沸,自海底而起,聲聞數裡。” 晉 郭璞 《江賦》:“極泓量而海運,狀滔天以淼茫。” 鄭澤 《嘤求草題詞》:“槍榆我自嗤,海運君懷敞。”
(2).指海洋潮汐現象。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溫水》:“ 扶南 去 林邑 四千裡,水步道通……自 船官 下6*注 大浦 之 東湖 ,大水連行。潮上西流,潮水日夜長七八尺。從此以西,朔望并潮,一上七日,水長丈六七。七日之後,日夜分為再潮,水長一二尺。春夏秋冬,厲然一限。高下定度,水無盈縮,是為海運,亦曰象水也。”
(3).古代特指由海道運糧至京師。《元史·食貨志五》:“海運, 元 自 世祖 用 伯顔 之言,歲漕東南粟,由海道以給京師。” 明 陶宗儀 《辍耕錄·海運》:“國朝海運糧儲,自 朱清 張瑄 始,以為古來未嘗有此。按 杠工部 《出塞》雲:‘ 漁陽 豪俠地,擊鼓吹笙竽。雲帆轉 遼海 ,稉稻來東 吳 。’……如此,則 唐 時已有海運矣。” 鄭觀應 《盛世危言·鐵路》:“自河運改行海運以來,輪舶往還費省而效捷。”
(4).今泛指海上的運輸。 陳毅 《滿江紅·參觀光華海輪》詞:“海運百年無我份,而今奮起多興旺。”參閱 明 危素 《元海運志》、《清續文獻通考·國用十五》。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海運漢語 快速查詢。
海運是通過海洋航道進行貨物運輸的國際物流方式,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國際貿易。以下是詳細解釋:
海運(Ocean Freight)指利用船舶在海上航道運送貨物,是國際物流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其核心特征包括:
分類依據 | 主要類型 | 特點 | 來源 |
---|---|---|---|
船舶運營方式 | 班輪運輸(定期航線) | 固定船期/港口/運費 | |
租船運輸(不定期航線) | 按需求定制航線 | ||
貨物形态 | 集裝箱運輸 | 标準化裝載(占全球海運量60%) | |
散貨運輸 | 適用礦石/糧食等大宗商品 |
如需更詳細數據,可查看國際海事組織(IMO)或中國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年度航運報告。
海運是指利用船舶進行長距離貨物運輸的方式。它通常是指在國内或國際範圍内通過水上交通工具,如船舶、輪渡等将貨物運送到目的地的過程。
海運的拆分部首為氵(三點水),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0。
海運一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海洋交通開始發展之後,人們将這一方式稱之為海運。
繁體字海運的寫法為「海運」。
古代漢字對于海運的寫法有所變化,以繁體字為例,古代漢字寫作「海運」。
1. 由于海運的高效和低成本,許多國際貿易公司選擇使用海運來運輸貨物。
2. 近年來,海運業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海洋、運輸、貨物、船舶、輪渡
海上運輸、航運
陸運、空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