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枝。《淮南子·修務訓》:“木熙者舉梧檟,據句枉,蝯自縱,好茂葉。” 高誘 注:“句枉,曲枝也。”
“句枉”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1. 讀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gōu wǎng(非“jù wǎng”),本義指彎曲的樹枝。其中“句”通“勾”,表彎曲;“枉”指樹枝歪斜或不合直道,引申為彎曲狀态。
2. 古籍出處
最早見于《淮南子·修務訓》:“木熙者舉梧檟,據句枉,蝯自縱,好茂葉。” 東漢學者高誘注:“句枉,曲枝也。”
3. 詞義辨析
需注意與成語“矯枉過正”中的“枉”區分:後者指矯正彎曲之物,而“句枉”本身僅描述自然彎曲的樹枝,無引申為“徒勞”或“虛假言辭”的用法。
4. 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學描寫中,例如形容樹木形态或借喻曲折的事物。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枉”的引申義(如冤屈、徒然),可參考權威詞典對單字“枉”的詳細解釋。
句枉(jù wǎng)是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詞彙,在漢語中經常被使用。它的拆分部首是“句”和“枉”,其中“句”意指雙方對話時的結構,而“枉”則意為冤枉或委屈。因此,可以将“句枉”理解為雙方對話中所産生的冤屈或委屈之情。
根據《康熙字典》,句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都是由“口”和“勿”組成,表達的是說話的意思。“枉”字則由“木”和“王”兩個部首構成,表示木質表面出現紋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其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關于“句枉”詞彙的來源,史書上并沒有詳細記載。然而,我們可以理解為人們在不公平或冤屈的情況下表達自己内心委屈的一種方式。句中的“句彎”意味着話語在交流中的曲折、棘手和不直接,同時也體現了言辭的不易把握和傳達準确。
在繁體字中,“句枉”所對應的詞彙為“句枉”,拆分部首和筆畫相同。繁體字在部首和筆畫上保留了更多的古代文字特點與風格,因此在書法藝術方面更有一種古典之美。
1. 他一直想向上司解釋清楚,以免受到句枉之情。
2. 在這場口水戰中,雙方都産生了不少句枉。
3. 她忍受着同事們的冷言冷語,感受到了句枉的痛苦。
句枉可以有以下組詞:
1. 句彎(jù wān):表示話語曲折、不直接的特點。
2. 句窄(jù zhǎi):表示話語狹窄或不言明。
3. 句間(jù jiān):表示兩個句子之間。
近義詞:委屈、冤屈、屈折。
反義詞:無冤無屈、言出必行。
總之,句枉是一個充滿深意的詞彙,它描述了人們在對話中産生的冤屈和委屈。了解它的字源、繁體字、古時候的寫法以及相關的組詞、例句、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