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霧湧雲蒸 ”。雲霧蒸騰貌。 南朝 梁 劉孝标 《廣絕交論》:“故絪緼相感,霧湧雲蒸。” 元 王恽 《遊泰山雜詩》之六:“綰茁元氣通滄海,霧湧雲蒸一水山。”亦喻盛多貌。 明 蘅蕪室主人 《再生緣》第四出:“呈材進技,霧湧雲蒸。”
見“ 霧湧雲蒸 ”。
以下是“霧湧雲蒸”的詳細解釋:
該成語兼具寫景與比喻功能,既可用于文學創作中的自然描寫,也能表達繁盛、活躍的抽象概念。其權威來源可參考《廣絕交論》《昭明文選》等古籍。
《霧湧雲蒸》是一個詞組,形容景物、氣象的變化。它意指濃霧騰起、雲氣彌漫,場景宏大壯觀。這個詞組常用于形容自然界壯麗景象或氣氛悠閑甯靜的場景。
根據《康熙字典》,我們可以将《霧湧雲蒸》這個詞分解為以下幾個部首和筆畫:
霧(部首:雨,筆畫:12)
湧(部首:水,筆畫:10)
雲(部首:二,筆畫:4)
蒸(部首:艸,筆畫:13)
《霧湧雲蒸》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最早見于《紅樓夢》中的描寫。這個詞組是由作者曹雪芹創造的,用以形容宏大壯麗的景象。
《霧湧雲蒸》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霧湧雲蒸」。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康熙字典》記載,古時候的《霧湧雲蒸》寫作:
霧:雨+十+一
湧:彳+水+工
雲:九十+二冖+色(色在上面)
蒸:艹+争+月+二+力
1. 雄偉的山川、奇妙的湖泊,讓人仿佛置身于《霧湧雲蒸》的神奇世界中。
2. 這幅畫描繪了一幅《霧湧雲蒸》的美景,令人傾心。
1. 蒸發:指液體受熱而變為氣體狀态。
2. 雲霧:泛指天空中浮動的雲氣。
1. 雲霧彌漫
2. 煙雨蒙蒙
3. 霧氣彌漫
1. 晴朗明淨
2. 空氣清新
3. 暢通無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