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訂修正。 漢 陸賈 《新語·術事》:“校脩五經之本末,《道德》之真僞。”
“校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基本解釋
指對文獻、典籍進行校對和修正,強調文字或内容的準确性。例如漢朝陸賈在《新語·術事》中提到“校脩五經之本末,《道德》之真僞”,即通過校訂經典來辨析真僞。
字義拆分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修身養性”,認為“校”指修正言行,“脩”指修養品德。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對字義的擴展解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語·術事》原文或權威訓诂資料。
「校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校正修改文章或書籍内容。這個詞通常用于描述修訂、潤色或改進文字的過程。
「校脩」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肉(ròu)」。它由10畫組成。
「校脩」一詞源于古代,最初用于描述修訂古籍的過程。如今,它被廣泛應用于文學、出版和教育領域。
「校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校脩」。
在古代漢字書寫規範中,「校脩」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基本字形保持一緻,用于表示修訂或校對文字。
1. 我花了一整天校脩這篇論文,使其更加準确和流暢。
2. 這本書的校脩工作由一位經驗豐富的編輯負責。
3. 需要經過校脩才能發表的文章具有更高的質量和可讀性。
校對、修正、修改、潤色、整理。
校對、潤色、修訂。
發布、定稿、公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