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訓的意思、大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訓的解釋

先王聖哲的教言。《書·顧命》:“嗣守 文 武 大訓,無敢昏逾。” 孔 傳:“言奉順繼守 文 武 大教,無敢昏亂逾越。”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恪慎厥躬,祗勤于大訓。” 明 宋濂 《送晉王傅李君思迪之官》詩序:“日以法言大訓陳於前,俾王為哲王,斯民為 唐 虞 之民。” 清 龔自珍 《語錄》:“凡 老氏 之大訓九:曰虛、曰柔、曰默、曰靜、曰退、曰守、曰慈、曰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訓"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兩個維度解析:

一、典籍維度 指代古代重要典章文獻,特指《尚書》中記載先王訓誡的篇章。據《尚書·顧命》記載:"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此處"大訓"即指周文王、武王遺留的治國訓導。這類文獻承載着早期華夏文明的治理智慧,屬于古代"五帝之書"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漢書·藝文志》中被歸入"六藝略"範疇。

二、訓诂維度 作為經學概念,指對經典文獻的權威闡釋體系。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提出:"大訓謂禮法,先王禮教",強調其作為社會規範的價值。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一步闡釋:"訓者,說教也。大訓者,王教之屬",說明其在古代訓诂學中的特殊地位。

該詞源流可追溯至先秦文獻體系,在《周禮》《禮記》等典籍中均有衍生用法。現代《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3卷第287頁将其定義為:"先王遺訓;記載先王禮法的典籍",這一釋義綜合了曆史文獻學與訓诂學的雙重考據結論。

網絡擴展解釋

“大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分為古典文獻中的傳統解釋和現代語境下的引申用法:

一、古典文獻中的核心含義

指先王聖哲的教言

  1. 詞源依據:最早見于《尚書·顧命》中“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孔傳注解為“奉順繼守文武大教”,強調對先王治國之道的傳承。
  2. 曆史用例:唐代韓愈《順宗實錄》用“祗勤于大訓”表達對聖賢教誨的尊崇,明代宋濂詩序中也以此指代帝王治國理念。
  3. 構詞解析:“大”表重要、根本,“訓”指教導,合指具有深遠指導意義的經典言論。

二、現代語境的可能引申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6)提出其引申為系統性培訓活動,但需注意:

三、使用示例

古典用法:

“台大訓導處發文要求解除導師職務”(例句,此處“訓”取教導義,但非直接使用“大訓”原意)。

現代引申(需謹慎使用):

企業開展全員大訓,提升專業技能。

建議在正式文本中優先采用古典釋義,若需現代引申需标注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班籍半塗而罷褒貶與奪寶珠市餅冰原裨正殘滓創例大過褡護當本宕出來當官電往調貼鬥奇斷管殘渖薾敝風流韻事分裾枌巷負志高蹈共方固結還觀寒藤虎狼心解龜金鵝蕊浄床缙雲草九方臯舊瓶新酒稽仰積壅局脊磕頭餽問裈帶僚機裡閈劉基平文潑剌貨破琴絕絃錢綱切己三尺軸食蘋石畬水行書士條别汀濆歪意瓦玉集糅猥賤問柳評花霧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