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虱的意思、口中虱的詳細解釋
口中虱的解釋
捉虱時或置口中齧殺,故以喻難逃之敵。《漢書·王莽傳中》:“校尉 韓威 進曰:‘以 新 室之威而吞胡虜,無異口中蚤蝨。’”
詞語分解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網絡擴展解釋
“口中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細微差異,綜合權威來源可總結如下:
1.基本含義
- 核心比喻:字面指“口中的虱子”,引申為極易消滅的敵人或注定無法逃脫的對手。例如《漢書·王莽傳》中“無異口中蚤蝨”,即形容敵人如同口中虱子般易被消滅。
- 争議解釋:部分低權威來源(如)提到該詞形容“貪婪之人”,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誤讀,需謹慎采納。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文獻:出自《韓非子·七術》:“(王)以臨東陽,則邯鄣口中虱也。”,此處以虱子比喻趙國邯鄲城對東陽而言不堪一擊。
- 曆史用例:漢代《漢書》沿用此喻,如校尉韓威以“口中蚤蝨”形容匈奴可輕易征服。
3.用法與延伸
- 適用場景:多用于軍事或競争語境,強調對手的脆弱性或己方的絕對優勢。
- 注意區分:需與“虱處裈中”(比喻世俗生活的拘束)等含“虱”字的其他成語區分,二者含義不同。
4.權威性辨析
- 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查字典)均以“易消滅之敵”為核心釋義,而“言辭刻薄”“貪婪”等說法多見于低權威網頁,缺乏文獻支持,建議以傳統解釋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韓非子》《漢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中虱的意思
「口中虱」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某人說話不負責任、胡言亂語或謊話連篇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中虱」的拆分部首為「口」和「虍」,其中「口」為28畫的部首,「虍」為虎的繁體字,為7畫的偏旁。
來源
「口中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間的草根文學作品。它常被用于批評那些言談舉止不端,不負責任的人。
繁體
「口中虱」的繁體字為「口中虱」,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口中虱」常以另外的漢字或寫法來表示,如「口中螫」、「口中跳」等。這些寫法雖有些許差異,但都指代相同的含義。
例句
1. 這個政治家口中虱,說了一大堆空話,卻沒有實際行動。
2. 他的演講充滿了口中虱,就算是演技再好也掩蓋不了他所說的謊言。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口舌中虱。
近義詞:廢話連篇、胡說八道。
反義詞:言之有據、言之準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