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愆糾違的意思、繩愆糾違的詳細解釋
繩愆糾違的解釋
見“ 繩愆糾謬 ”。
詞語分解
- 繩愆的解釋 糾正過失。 唐 白居易 《論元稹第三狀》:“臣恐 元稹 左降已後,凡在位者,每欲舉事,必先以 元稹 為戒,無人肯為陛下當官執法,無人肯為陛下嫉惡繩愆。”
- 違的解釋 違 (違) é 背,反,不遵守:違背。違反。違犯。違法。違抗。違章。事與願違。 不見面,離别:久違。 * ,過失。 背從奉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繩愆糾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字面與基本含義
- 字義分解:
- 繩:原指繩索,引申為“約束、糾正”;
- 愆(qiān):指過失、錯誤;
- 糾:糾正、整頓;
- 違:違背、偏差。
- 整體含義:指通過約束和糾正,揭露過失并改正錯誤行為,強調對錯誤行為的監督與修正。
2.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出自清代陳忱《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二年》:“中丞之職,非徒繩愆糾違,亦當顧國家大體。”。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對錯誤行為的批評與修正,如“司法部門應繩愆糾違,維護公平”。
- 近義成語:繩愆糾謬(含義相近,但更側重“謬誤”的糾正)。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正式語境,如法律、行政或管理領域,強調對規則和道德規範的維護。
- 例句:古代禦史的職責不僅是繩愆糾違,還需确保國家大局穩定。
4.補充說明
- 權威性差異:、2、5為高權威來源,明确其含義與出處;、4、6為輔助解釋,補充字義和結構。
- 與“繩愆糾謬”對比:兩者含義接近,但“糾違”更側重行為糾正,“糾謬”更側重觀點或理論的修正。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案例,可參考、5中的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繩愆糾違》的意思
《繩愆糾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對于違背法律規定、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應當予以糾正和懲罰。
拆分部首和筆畫
《繩愆糾違》的拆分部首為繩、愆和纟。其中,繩的部首是纟,愆的部首是心。
《繩愆糾違》的總筆畫數為33畫,其中繩為11畫,愆為11畫,糾為6畫,違為5畫。
來源和繁體字
《繩愆糾違》一詞出自《詩經·小雅·繩武》。繁體字寫法為「繩愆糾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繩的寫法為「糸」,愆的寫法為「愆」,糾的寫法為「糺」,違的寫法為「逶」。
例句
他明知是非不分的行為,卻繼續縱容,這種繩愆糾違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繩鋸木斷、糾纏不清、愆尤之輩、違法亂紀。
近義詞:違法亂紀、恣意妄為。
反義詞:守法遵紀、盡責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