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脩的意思、校脩的详细解释
校脩的解释
校订修正。 汉 陆贾 《新语·术事》:“校脩五经之本末,《道德》之真伪。”
词语分解
- 校的解释 校 à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校长。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校 à 比较:校场。 查对、订正:校勘。校订。校对。 笔画数:;
- 脩的解释 脩 ū 同“修”。 干肉:“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 旧时指教学的酬金:束脩。脩金。 干枯。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校脩”是“校修”的异体写法,其核心含义指对书籍、文字等进行校正、修订和完善。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
一、字形结构与音韵
- 字形: “校脩”由“校”与“脩”构成。“校”本义指木栅栏,引申为考核、比较;“脩”本义为干肉,引申为整治、治理、学习。二字组合,突出“通过比较核对进行修正”之意。《汉语大字典》指出“脩”通“修”,表“整治、修理”义。
- 音读: “校”读作 jiào,“脩”读作 xiū。
二、核心释义
指对书籍、文献或文字进行核对、订正、修改和完善的工作。其过程包含:
- 校对 (Collation): 对照不同版本或底本,核查文字异同。
- 订正 (Correction): 改正发现的讹误、脱漏或衍文。
- 修订 (Revision): 在订正基础上,进行内容或表述上的完善。
- 整理 (Arrangement): 使文本条理清晰、体例统一。
三、书证与用法
- 古代文献应用: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籍整理工作。例如,清代学者在整理古籍时常进行“校脩”,确保文本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校订修正”。
- 现代延伸: 虽不如“校订”、“校勘”、“修订”常用,但在强调对文本进行全面核对和修正的语境中仍可使用。
四、相关词汇辨析
- 校勘: 更侧重于考订文字异同、正误,探究版本源流,是“校脩”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
- 校订: 强调对照可靠材料改正错误,范围通常小于“校脩”。
- 修订: 强调修改更新内容,使其完善,可能包含超出单纯文字校正的工作。
- “校脩”与“校修”: “校修”是更常见的写法,“脩”在此语境中是“修”的通假字或异体字,两者含义相同。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对“校脩”有明确释义,并提供古代文献书证,是解释该词最权威的辞书之一。
- 《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 详细解释了“校”和“脩”(含通“修”义)的字形、本义及引申义,为理解“校脩”构词提供依据。
- 《辞源》(商务印书馆): 虽未直接收录“校脩”,但对“校”、“脩/修”的释义及“校勘”等相关词的阐释,有助于理解“校脩”的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校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主要含义(校订修正)
-
基本解释
指对文献、典籍进行校对和修正,强调文字或内容的准确性。例如汉朝陆贾在《新语·术事》中提到“校脩五经之本末,《道德》之真伪”,即通过校订经典来辨析真伪。
-
字义拆分
- 校:指校对、校正,如“校订文字”。
- 脩:通“修”,意为修正、整理,如“修书”。
二、引申含义(修身养性)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修身养性”,认为“校”指修正言行,“脩”指修养品德。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是现代对字义的扩展解读。
三、使用建议
- 在涉及古籍、文献时,优先采用“校订修正”的释义。
- 若用于描述个人修养,需注意语境是否支持引申义,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语·术事》原文或权威训诂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呼地狱昂激包贯变焦距镜头卞毅不宾长弓射诚孝程择冲卫传签初等小学辞劳襌衣点看斗献发呆赗赙风字砚刚断割欢公路网姑息恚愤将军府藉使拘瘿寇剽利尘麟牒陵岗隆轨落铜美味佳肴命乐末造槃曲辟忌千秋节虬钟三郄沙背上晡山鸠闪异烧结省用足财慎于接物事统实战睡功暑夜送生琐辞韬舌眮眮蔚气象笔缿厅仙人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