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于 唐 末的一種民間曆法。《新五代史·司天考一》:“ 唐 建中 時,術者 曹士蔿 始變古法,以 顯慶 五年為上元,雨水為歲首,號《符天曆》。然世謂之小曆,祇行於民間。”
“小曆”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民間曆法,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小曆始于唐末,是民間自行編制和使用的曆法,與官方曆法并行存在。它由唐代術士曹士蔿在唐建中年間(約780-783年)創立,最初名為《符天曆》。
曆法特點
使用範圍與地位
小曆因未獲官方認可,僅流行于民間,被稱為“小”以區别于官修“大曆”。其簡化特點雖實用,但精度可能不及官方曆法。
曆史記載
主要見于《新五代史·司天考一》等文獻,記載了其起源和民間傳播情況。
總結來看,小曆反映了唐代民間對曆法的實際需求,是古代曆法多樣性的體現。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推算方法或與官曆的差異,可查閱《符天曆》相關史料。
《小曆》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年曆或曆法的一種形式。它記錄了一年中的節氣、天幹地支、以及重要的節日和紀念日。
小曆的拆分部首是小,它的筆畫數為3。
小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形式為「小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小曆在古時的寫法可能是「小歴」。
1. 他每年都會從書店買一本小曆來記錄重要的日子。
2. 請把小曆挂在牆上,方便大家查看。
小曆的相關組詞有:
1. 農曆:記錄農業生活和中國傳統節日的曆法。
2. 陰曆:以月亮的運行周期為基礎的曆法。
3. 萬年曆:包含多年日期的曆法,能夠顯示很長一段時間的日曆。
小曆的近義詞可以是年曆、日曆或者是曆法。
反義詞可能是大曆,指記錄更長時間段或更廣範圍的曆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