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稽首。《逸周書·芮良夫》:“予小臣稽道。” 俞樾 曰:“《羣書治要》作稽首。是‘道’與‘首’古字通。”見《古書疑義舉例·上下文異字同義例》。
“稽道”一詞的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文獻和語境綜合判斷:
作為古代禮節(通假用法)
根據《逸周書·芮良夫》記載,“予小臣稽道”中的“稽道”實為“稽首”的通假寫法。清代學者俞樾指出,“道”與“首”古字相通,因此“稽道”即“稽首”,指古代跪拜叩頭的禮節,常見于先秦文獻中。
作為成語的引申義(存疑)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審查道路”,比喻對行政機關或管理者進行監督。但此釋義缺乏明确古籍例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建議:
在古籍閱讀中,“稽道”通常按“稽首”理解;若涉及現代用法,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或進一步查證權威文獻。
《稽道》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它有多個不同的意思,根據具體的文化和語境,可以解釋為“審查和考察道路”,“探讨和研究道德規範和價值觀”的意思。
《稽道》這個詞的偏旁部首是“禾”和“辶”,它們分别代表着“禾谷”和“辵辶”,總共有12畫。
《稽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下》的篇章中。在這篇文章中,孟子探讨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倡道德修養和道義準則。
《稽道》的繁體字是「稽道」。
在古代漢字中,「稽道」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主要的寫法通常依舊是禾字旁邊加上辶字,表示稽查、審訪之意。
一、對于犯罪行為,法律部門應該對其進行嚴肅的稽道,保護社會的安定和公平。
二、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稽道傳統價值觀和現代價值觀之間的關系。
稽查、稽查員、稽考、稽察、道德、道義、道德規範、道路
審查、考察、研究、探索、觀察、調查
放任、漠視、忽略、不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