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燭的别名。 宋 陶穀 《清異錄·器具》:“ 同光 年, 高麗 行人至。副使春部少卿上柱國 樸嵓叟 ,文雅如中朝賢士。既行,吏埽除其館舍,得餘燭半梃,其末紅印篆文曰‘光濟叟’,叟蓋以命燭也。”
“光濟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光濟叟”是燭的别名,指代蠟燭或燈燭。該名稱帶有拟人化色彩,将燭火的光明與“叟”(老者)的形象結合,可能暗喻燭光如智慧長者般照亮黑暗。
據宋代陶穀《清異錄·器具》記載,後唐同光年間,高麗使臣樸嵓叟訪華,離開後其住所遺留半截蠟燭,末端印有紅色篆文“光濟叟”,由此得名。這一記載表明該詞可能源于外交活動中的文化細節。
該詞屬冷僻古語,現代極少使用,多見于文獻考據或古代文化研究。其核心是通過典故和拟人手法,賦予蠟燭一個文雅且富有哲理的别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清異錄》原文或相關文化背景,可查閱、4、5等來源的詳細引述。
《光濟叟》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智慧高尚、壽命充實的老人。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年紀雖大,但仍然精神矍铄,受人尊敬。
光(八+兒):7畫;濟(水+齊):8畫;叟(又+約):4畫。
《光濟叟》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描述了荊轲刺秦王的故事。文章中有一句“光濟叟于安邑”,用來形容荊轲的恩師白起,意思是他老年時精神矍铄,壽命充實。
繁體字形為「光濟叟」。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光濟叟」的寫法為「光濟壽」。
1. 他已經退休幾十年了,但仍然是個光濟叟,非常受人尊重。
2. 雖然年事已高,但他仍然是家族裡的光濟叟,智慧無窮。
延年益壽、高壽福壽、長壽百歲。
神童老翁、智者長者、長命百歲。
頹廢青年、智商低下、短命小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