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胡然。意謂何以如此。《荀子·哀公》:“ 魯哀公 問於 孔子 曰:‘紳、委、章甫,有益於仁乎?’ 孔子 蹴然曰:‘君號然也。’” 楊倞 注:“號讀為胡,聲相近,字遂誤耳。”按,《孔子家語·好生》“號然”作“胡然”。
“號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疑問語氣詞
在《荀子·哀公》中,“號然”被解釋為“胡然”,意為“何以如此”或“為什麼這樣”。例如:
孔子蹴然曰:“君號然也?”(《荀子·哀公》)
這裡“號然”表達了對某種行為或觀點的疑惑或否定,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怎麼會這樣?”。
文字通假現象
根據楊倞的注解,“號”與“胡”因讀音相近(古音相近)而誤用。這種通假現象在古文獻中較為常見,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作為名字的寓意
若拆解為“號”與“然”二字:
可能存在誤用或衍生義
個别資料(如)提到“號然”形容聲音悅耳,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現代誤傳或另一詞語的混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原文及楊倞注疏(來源:)。
《號然》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如此,用于表示對某種情況或事物的确認或贊同。可以用于肯定、同意或感歎的語境中。
《號然》的拆分由3個部首組成,其中“口”、“幹”、“灬”分别為從右至左的部首順序。
《號然》的總筆畫數為15。
《號然》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氓》一篇中,意為真實、确實,後來演變為表示同意或支持某種觀點的詞語。
《號然》的繁體字為「號然」。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非固定不變,因此《號然》的古字形與現代寫法可能存在差異。然而,由于古文字材料的有限性,很難找到《號然》在古代的具體寫法樣式。
1. 他的表演實在是太精彩了,真是號然可觀。
2. 這個問題的解答是對的,號然沒有錯。
號然的組詞可包括“號然可觀”、“號然沒錯”等。
近義詞包括“确實”、“誠然”等。
反義詞可以是“不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