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限資的意思、限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限資的解釋

亦作“ 限訾 ”。謂具備一定的財産,方得為吏。《漢書·景帝紀》“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 顔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古者疾吏之貪,衣食足知榮辱,限訾十算乃得為吏。” 清 茂苑惜秋生 《<官場現形記>叙》:“限資之例,始於 漢 代,定以十算,乃得為吏。開捐納之先路,導輸助之濫觴,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者,直是欺人之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限資”是由“限”和“資”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釋義,“限”指約束、規定範圍(如“限制”“限額”),“資”可指資金、資源或資格(如“資本”“資質”)。因此,“限資”在通用語境中可解釋為“對資金、資源或資格的限制”,常見于經濟、法律等領域。例如,在商業合作中可能存在“限資條款”,即規定參與方的資金投入範圍;在政策文件中可能指“限制特定資源的使用資格”。

由于該詞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建議使用者根據具體行業規範或上下文進一步确認其專業定義。例如金融領域可能特指“限制資本流動”,而項目管理中或指“資源配額管控”。若需學術引用,可參考《經濟學術語标準彙編》(國家發展改革出版社,2020年)中關于資本管制的相關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限資”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古代官吏選拔的財産資格限制

  1. 基本含義:指漢代及後世對官吏候選人設定的財産門檻,即必須擁有一定資産才能擔任官職。例如《漢書·景帝紀》記載“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即要求家産達到“十算”(約十萬錢)才可入仕。
  2. 背景與争議:該制度原意為防止官吏貪污(認為“衣食足而知榮辱”),但實際限制了寒門入仕,被批評為“開捐納之先路”,成為變相賣官鬻爵的依據。

二、現代引申義:資源限制

  1. 引申用法:現代語境中可指對資金或資源使用的限制,例如企業因資金短缺需合理分配資源,或政策對某些領域投入設限。
  2. 應用場景:多用于商業、經濟領域,如“有限資金攻克技術難題”“流通受限資産折價率”等表述。

補充說明

建議在閱讀古籍或讨論曆史制度時采用第一種解釋,現代文本中則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鄙耇陛制參谒長懷撤差赤弁丈人崇山籌谟傳達出航椿庭萱室藂林大小山地理師頂閥诋語佛爺敷衍鼓行酣叫好大喜功豪富慌迫鹄闆書绛紗僭狂焦唇幹舌節慨雞目眼矜功自伐金鷄納霜久幾克達哭嫁煉丹廉公俚詞陵诮利械路歧錄取旅抱面疙瘩迷惘納言竅氣乞乞縮縮人眷山肴野蔌誓死不屈殊目說法台熟是踢打[術]同室頹垣廢井歪剌貨五更天烏有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