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抉目吳門的意思、抉目吳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抉目吳門的解釋

春秋 時, 吳國 大夫 伍員 (字 子胥 )勸 吳王 夫差 拒絕 越國 求和。 夫差 聽信讒言,賜 子胥 劍,令自盡。 子胥 臨死時說:“抉吾眼置之 吳 東門,以觀 越 之滅 吳 也。”見《國語·吳語》、《史記·吳太伯世家》。後用為忠臣被讒殉身的典故。 明 高啟 《谒伍相祠》詩:“鞭屍 楚 墓生前孝,抉目 吳 門死後忠。”亦作“ 抉目東門 ”、“ 抉目胥門 ”、“ 抉目懸門 ”。 元 薩都剌 《酹江月·姑蘇台懷古》詞:“忠臣抉目東門上,可退 越 來兵伍?” 高旭 《收輯亡友甯太一遺墨裝訂成冊因題四首以弁其首》之二:“挺身 大澤 呼 張楚 ,抉目 胥門 看沼 吳 。” 傅尃 《次韻和亞子》:“撫頭看鏡斯何事,抉目懸門事可哀。”亦省作“ 抉目 ”、“ 抉眼 ”、“ 抉眸 ”。《舊唐書·太宗紀下》:“君臣之際,遭遇斯難,以至抉目剖心,蟲流筋擢,良由遭值之異也。” 宋 陸遊 《書憤》詩:“剖心莫寫孤臣憤,抉眼終看此虜平。” 蔡寅 《丙辰歲除》詩之二:“抉眸 胥 相看 吳 沼,披髮 伊川 讖陸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抉目吳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抉目吳門(拼音:jué mù wú mén)指忠臣因讒言被誅殺。其中:


二、典故出處

出自《史記·吳太伯世家》:

吳國大夫伍子胥勸谏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反被讒言所害。夫差賜劍命其自盡,伍子胥臨終前悲憤道:“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
後越國果然滅吳,印證其預言。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動賓式結構,多作謂語或定語,含貶義。
  2. 例句:
    • 明代高啟《谒伍相祠》:“鞭屍楚墓生前孝,抉目吳門死後忠。”
    • 比喻忠臣因直言進谏而蒙冤被害的典故。

四、近義與延伸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背景或文學引用,可參考《史記》原文或古典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抉目吳門

《抉目吳門》是一個成語,意為遠眺吳門,形容遠離家鄉、思念家鄉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抉: 手 Radical(扌)+ 局裡的(九)= 8畫

目:目的 Radical(目)+ 牛角的(方)= 5畫

吳:吳字頭(口)+ 局裡的(九)= 5畫

門:門字頭(門)+ 雲頭的(冂)= 3畫

來源:

《抉目吳門》源于《楚辭·九辯》:“期出披衣,乘戎伐缶,庸何血污吳稱流!時京浒條,行當爰俟,抱多低情無據。”意為期待着遠離家鄉時,思念之情難以言表。

繁體:

《掘目吳門》是抉目吳門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抉目吳門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例句:

他在異地工作已經很多年了,總是忍不住抉目吳門,思念故鄉的親人和風景。

組詞:

抉目:形容遠離、盼望家鄉;

抉擇:表示做出選擇;

吳江:指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

近義詞:

懷鄉思念、思遠望返、思歸之情。

反義詞:

遠離家鄉、歸心似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