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閑架法的意思、閑架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閑架法的解釋

亦作“間架法”。間架稅法。《舊唐書·食貨志下》:“間架法:凡屋兩架為一間,屋有貴賤,約價三等,上價間出錢二千,中價一千,下價五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閑架法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房屋稅制度,主要存在于唐代,其核心是以房屋結構(“間架”)為計稅依據。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名稱 閑架法又稱“間架法”,是唐代中期推行的一種房産稅。該稅種根據房屋的間數和結構等級征稅,屬于雜稅範疇。名稱中的“間架”指房屋的橫向梁柱結構,兩梁為一間,是古代房屋的基本計量單位。

  2. 曆史背景 該稅法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由宰相趙贊提議實施,旨在緩解安史之亂後的財政危機。唐代實行兩稅法後,仍通過間架稅等方式補充國庫。

  3. 征收方式

    • 計稅标準:房屋每兩架為一間,按質量分為三等征稅。
    • 稅額:上等每間2000文,中等1000文,下等500文。
    • 執行手段:官府派員入戶核查房屋結構,隱匿一間者杖六十,舉報者賞錢五萬文。
  4. 影響與争議 間架稅因征收嚴苛、核查擾民引發強烈民怨,成為泾原兵變的導火索之一。兵變後,唐德宗被迫廢除該稅。後世評價其為“苛斂之政”,反映了唐代中後期賦稅制度的弊端。

  5. 相關延伸 該術語中的“閑架”原指房屋結構(如梁柱布局),後衍生出書法、文章結構的比喻義。現代漢語中,“間架”一詞仍用于描述建築或文字的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閑架法》的意思

《閑架法》是一個較為常見的成語,意為采取不拆遷或無後續開發的方式來保留一座建築物或地點。通常用于指尤其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為保留曆史建築或特定地域的原貌而采取的一種保護措施。

拆分部首和筆畫

《閑架法》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門,首字的筆畫數為3畫,總共的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閑架法》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建築保護方針。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為了保留一部分重要的曆史建築或特殊地域的原貌,人們提出了采取“閑架法”的保護方式。這種方式既能保留曆史文化,又能實施城市更新,成為一種寶貴的城市管理經驗。

繁體

《閑架法》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閒架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但《閑架法》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相似,展現了漢字書寫的連貫性。其古時候的寫法為「閒架法」。

例句

1. 這座曆史建築被采用《閑架法》保護,以确保其保存下來。

2. 城市規劃者決定通過《閑架法》來保留這片傳統街區的原始風貌。

3. 采用《閑架法》是一種妥善保護曆史遺迹的方式。

組詞

組詞:閑置、閑散、架子、法律。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保護、維護、保存。

反義詞:拆遷、開發、改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