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瓠種的意思、瓠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瓠種的解釋

我國古代北方地區用葫蘆制成的播種工具。俗稱點葫蘆。主要用于谷類和豆類作物的點播。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一:“瓠種,竅瓠貯種,量可鬥許。乃穿瓠兩頭,以木箄貫之,後用手執為柄,前用作觜,瀉種於耕壠畔,隨耕隨瀉,務使均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瓠種(hù zhǒng)是我國古代北方地區使用的一種傳統播種農具,因主要部分由葫蘆制成而得名,俗稱“點葫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構造與原理

  1. 材質與形制:将葫蘆挖空作為容器,兩端穿孔後用木棍貫穿固定。前端留細長出口(稱“觜”),後端作為手持柄。
  2. 播種原理:通過敲擊或振動葫蘆,使内部種子通過觜部均勻撒入耕壟中,實現“隨耕隨瀉”的精準點播。

二、功能與用途
主要用于谷類(如粟、麥)和豆類作物的播種,具有以下特點:

三、曆史記載

  1. 文獻溯源:最早見于元代《王祯農書》,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二一詳細記載其制作方法:“竅瓠貯種,量可鬥許……瀉種于耕壟畔,務使均勻。”
  2. 考古佐證:部分窖藏文物中發現的類似工具結構與文獻描述相符,印證其至少可追溯至宋元時期。

四、文化意義
作為古代勞動智慧的體現,瓠種反映了因地制宜的農業技術發展,其簡易高效的特性對研究傳統農具演變具有重要價值。

若需查看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考古資料,可參考《農政全書》及元代農書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瓠種的意思

《瓠種》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種植葫蘆的種子。葫蘆是一種蔬菜植物,果實為空心且外皮堅硬,可用來制作各種實用器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瓠種的部首是瓜,筆畫數為7。

來源

瓠種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章中,文中寫道:“德之流也類瓠種。”意思是人的品德就像葫蘆的種子。這裡的瓠種指的是比喻性的種子,引申為善行和美德。

繁體

瓠種的繁體字為瓠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瓠種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區别。然而,由于古漢字的衆多變體和演變,現在已經無法準确得知古時候瓠種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他買了一袋瓠種,準備在院子種植葫蘆。

2. 這些瓠種品質很好,都是從優秀的葫蘆中選出來的。

組詞

瓠苗、瓠藤、瓠瓜

近義詞

葫蘆種子、葫蘆籽

反義詞

葫蘆實、葫蘆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