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磚形銅塊。《清會典·戶部·錢法》:“又奏準購定 東洋 十足銅闆一百萬斤,九九五成銅甎一百五十萬斤。”
“銅甎”一詞可能存在以下解釋方向,但由于未搜索到具體文獻或專業釋義,需結合語境進一步确認:
字形分析
可能的引申義
注意事項
由于缺乏具體語境和可靠來源,以上内容僅為推測。如需準确釋義,請補充更多背景信息或查閱專業辭書。
《銅甎》是指古代建築中使用的一種磚瓦,主要由銅制成。
《銅甎》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钅)和示字旁(示),共有11個筆畫。
《銅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源自于銘文中的記載。在古代建築中,銅甎被廣泛應用于構建牆體和地面,具有良好的保溫和裝飾效果。
《銅甎》的繁體字為「銅甎」。
在古時候,「銅甎」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書法的演變和區域差異,有時會采用不同的字形書寫。
1. 古建築中常見的一種材料是銅甎。
2. 這座庭院使用了大量的銅甎,增添了古樸的氣息。
組詞:
銅器、銅像、銅鏡、銅錘、銅針、銅管、銅币、銅牌、銅盆、銅礦、銅棍、銅牆、銅山等。
近義詞:
銅磚、銅質磚瓦、銅質瓦片。
反義詞:
石甎、陶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