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量揣度。 唐 柳宗元 《答貢士蕭纂欲相師書》:“俯用讨度,不自謂宜,顧視何德而克堪哉。”
“讨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ǎo dù,其核心含義為衡量揣度。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讨度”指通過分析、比較或辯論等方式進行衡量與推測,以達到對事物的平衡判斷。該詞強調在複雜情境中辯證思考或權衡利弊的過程。
組合後,“讨度”即通過深入探究和衡量得出結論。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柳宗元《答貢士蕭纂欲相師書》:“俯用讨度,不自謂宜,顧視何德而克堪哉。” 此處指作者謙遜地表示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仍覺不足以勝任。
在現代漢語中,“讨度”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例如:
“讨度”強調一種理性且審慎的思考過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辯證性與權衡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用例。
讨度(tǎo d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讨”和“度”。下面分别介紹它們的部首和筆畫。
“讨”的部首是言(yán),表示與語言、言辭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6畫。
“度”的部首是廣(guǎng),表示與廣場、廣場相關。它的總筆畫數是5畫。
讨度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沒有明确的出處。但根據語義推測,它可以指代對某一事物或問題的探讨和理解的程度。
在繁體字中,讨度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討度」。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讨和度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總體結構和發音基本相同。
1. 他的研究論文深入探讨了這個問題的各個方面,達到了很高的讨度。
2. 在讨論中,他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進一步加深了對這個問題的度。
讨論、探讨、深度、研讨
探究、研究、考察
膚淺、淺薄、表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