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意義。《長江大橋紀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勞動的光輝。”
2.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體。 魯迅 《華蓋集續編·不是信》:“正如 中國 戲上用四個兵卒來象征十萬大軍一樣。”
3.用來表示某種特别意義的具體事物。 冰心 《寄小讀者·山中雜記(十)》:“在此卻是雪未化盡,鳥兒已成群的來了。最先的便是青鳥。西方人以青鳥為快樂的象征,我看最恰當不過。”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十:“百合花,那是我們的愛情的象征。”
4.文藝創作中的一種表現手法。指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 魯迅 的小說《藥》的結尾,以 夏瑜 墳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5.迹象;特征。 葉紫 《豐收》:“火樣的太陽,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發了暴躁。什麼東西,在這個時候,也都現出了由于熱而枯萎的象征。” 冰心 《冬兒姑娘·我們太太的客廳》:“渾身上下,最帶着藝術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對永遠如在夢中的迷茫的眼光。”
“象徵”(xiàng zhēng)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豐富的含義和用法,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通過具體事物或符號來代表抽象概念、情感或無形事物,建立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例如用“紅色”象征革命,用“鴿子”象征和平。
作為動詞
用有形事物表現抽象意義,如“十字架象征殉道和神聖”。這種表達方式基于理性關聯或社會約定,通過意象媒介間接傳遞深層含義。
作為名詞
指代某種可感知的标記物,如“天平是司法公正的象征”。這類标記物通常承載着文化或群體共識,例如塔羅牌中的“聖杯三”象征情感合作,“星币三”代表專業協作。
需注意“象征”與“比喻”的差異:象征關系更強調文化約定性(如龍象征皇權),而比喻側重臨時性的修辭關聯。
資料來源:以上解釋綜合參考了漢典詞典釋義、查字典例證,以及文化符號分析。
象徵(xiàng zhē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豐富的含義和符號意義。這個詞由部首“⺍”和“像”組成,是一個動詞。
象徵的首字部首是“⺍”,是一個獨立的部首,它表示了“虍”的意義。全字共有11個筆畫,形狀複雜。
象徵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典》一書中,是一個古代造字法引進的字。字形在演變過程中,從最初的象形字“象”變為了現代的“象”字形。
象徵的繁體字為“象徵”,和簡體字形相似,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并不統一,而象徵一詞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有時可以用“像”字作為代替的寫法,也有一些特定場景中使用了其他的寫法。
1. 這幅畫作為藝術家内心世界的象徵,每一個線條都有着深意。
2. 這座建築物是城市繁榮與發展的象徵,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
組詞:象徵主義、象徵性、象徵主義者。
近義詞:象征、标志、表征。
反義詞:真實、實際、實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