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應時出現。《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才為世出,世亦須才。” 李周翰 注:“賢才為亂世而生。”《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将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 呂延濟 注:“世出,謂應時而出也。” 清 吳偉業 《觀王石谷山水圖歌》:“羨君人材為世出,盛年絶藝須難得。”
(2).不時出現。 宋 曾鞏 《移滄州過阙上殿劄子》:“ 唐 之治,在於 貞觀 ; 開元 之際,而女禍世出; 天寶 以還,綱紀微矣。”
(3).指家世和生平。 宋 曾鞏 《壽安縣錢氏墓志銘》:“ 凝之 年七十有七,哭其妻之喪,自為狀,次其妻之世出行事,來乞銘。” 宋 葉適 《中奉大夫薛公墓志銘》:“公物其世出,詰其昆弟,皆是,亦流涕,饒與錢。”
“世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三種解釋,具體如下:
應時出現
指人或事物在特定時代背景下順應需求而産生。例如《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提到“才為世出”,意為賢才應亂世而生。清代吳偉業在詩中也用“人材為世出”形容傑出人物。
家世與生平
多用于墓志銘或人物傳記中,表示對某人家族背景和人生經曆的概述。如宋代曾鞏在《壽安縣錢氏墓志銘》中以“世出行事”描述逝者生平。
偶爾/不定期出現
該用法較為少見,如宋代曾鞏在奏疏中提及“女禍世出”,指禍患不時發生。
現代漢語中較少獨立使用,更多以成語形式(如“曠世奇才”)或學術研究中出現,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含義。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古籍數據庫查閱更詳盡的文獻用例。
《世出》是指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某項事務上具有出衆的才能或成就,淩駕于同輩之上,成為佼佼者、翹楚。
《世出》是由部首丶(點)和部首一(橫)組成,總共3畫。
《世出》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記載。在繁體字中,世出的書寫形式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世出的寫法可以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思基本相同。
1. 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真是世出的,成為了當代最傑出的音樂家之一。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在研究領域裡舉世無敵,堪稱世出之才。
1. 世出之才
2. 世出人物
3. 世出英豪
4. 世出之地
5. 世出之功
1. 出類拔萃
2. 出類超拔
3. 優秀非凡
4. 傑出卓越
5. 高人一等
1. 平凡普通
2. 凡夫俗子
3. 普通平凡
4. 尋常一般
5. 平庸無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