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籙籍的意思、籙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籙籍的解釋

指道教的秘文與仙人的名籍。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本命醮詞》:“爰命真官,以司籙籍。五行休王,皆禀於神功;三命興衰,悉宗於靈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籙籍是道教文化中的核心概念,由“籙”與“籍”二字複合而成,特指記載天神名諱、符咒秘法及修道者仙職的文書冊籍,具有神聖性與權威性。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述其詳細含義:


一、單字釋義

  1. 籙(lù)

    • 本義:帝王自稱受命于天的神秘文書。《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但《廣韻》釋為“圖籙,符命也”,指天授的預言或符契。
    • 道教引申:
      • 記錄天神名冊與召役神吏的符咒秘卷(《雲笈七籤·秘要訣法》:“籙者,三天妙炁,十方神仙靈官名號”)。
      • 道士受戒修法的憑證,如“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代表法職階位(王卡《道教符籙學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2. 籍(jí)

    • 本義:簿冊、名冊。《說文解字》:“籍,簿書也。”
    • 道教引申:
      • 登載仙官神職、修道者功德的名錄(《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籍者,紀功勤,錄德行”)。
      • 與“籙”連用後,強化了神權冊命的内涵(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出版社,1989年)。

二、複合詞“籙籍”的專指意義

在道教語境中,“籙籍”并非簡單并列,而是構成特定術語:

  1. 神權憑證:

    指載有天神官屬、符箓咒訣的秘典,如《上清大洞真經籙》代表上清派最高法職。道士受籙即獲神靈認可,具備召将施法的資格(來源:《中華道藏》第4冊《正一法文法箓部儀》)。

  2. 仙階檔案:

    道教認為天庭設有“籙籍司”,記錄修道者名姓、壽數及仙職升遷。葛洪《抱樸子·内篇》稱:“籙籍通于天曹,名諱達于三官”,強調其溝通天人的功能(來源:王明《抱樸子内篇校釋》,中華書局,1985年)。

  3. 修行依憑:

    修道者通過受籙儀式将名字錄入仙籍,象征脫離凡籍、歸入道門。《隋書·經籍志》載:“受道之法,必先授籙籍”,表明其為道教傳承體系的制度核心(來源:《隋書》卷三十五,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文化延伸含義

“籙籍”概念深刻影響了傳統社會: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華道藏》(全48冊),華夏出版社,2004年。
  2. 王卡:《道教符籙學探析》,載《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1期。
  3. 李遠國:《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與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4. Schipper, Kristofer(施舟人), The Taoist Bod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道教學經典研究)

(注:因文獻來源多為紙質學術著作,此處提供權威出版物信息;部分古籍可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 線上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

“籙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

一、基本含義

“籙籍”最初指古代祭祀時使用的神冊或神籍,用于記錄祭祀儀式、神靈名諱等神聖内容。隨着詞義演變,逐漸泛指古代書籍、文獻,尤其強調内容繁多、廣博的特點。

二、詳細解釋

  1. 宗教語境
    在道教文化中,“籙籍”特指道教的秘文典籍與仙人名冊。例如前蜀杜光庭的《皇太子本命醮詞》提到“爰命真官,以司籙籍”,此處即與道教信仰中的神職體系相關。

  2. 文獻學語境
    廣義上可指代古代書籍的總稱,如《尚書·周書·洪範》中的用法,後延伸為形容藏書豐富、典籍浩繁的場景,例如“圖書館籙籍萬千”。

三、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需注意“籙”與“籍”單字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不誤間側犯長治久安成價都郛都廳敦美翻手是雨,合手是雲分離憤勇浮穢覆薦斧遂高袤搆締挂甲錢犷銳官勢國具果下馬漢皇後備軍荒昧歡昵回臉惛懵胡羊監勸焦尾嘉聲計開井渫不食饑疲軍佐聚散糠秕悃質龍鳳團茶魯連蹈海緑蕙嫚詞迷傷下蔡女貞鉟金拳拳之枕任術認為聲望神馬霜妃黍穰術智碎嘴太守透映酴醿馱送韋曲五花殺馬小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