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道教的秘文與仙人的名籍。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本命醮詞》:“爰命真官,以司籙籍。五行休王,皆禀於神功;三命興衰,悉宗於靈府。”
“籙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
“籙籍”最初指古代祭祀時使用的神冊或神籍,用于記錄祭祀儀式、神靈名諱等神聖内容。隨着詞義演變,逐漸泛指古代書籍、文獻,尤其強調内容繁多、廣博的特點。
宗教語境
在道教文化中,“籙籍”特指道教的秘文典籍與仙人名冊。例如前蜀杜光庭的《皇太子本命醮詞》提到“爰命真官,以司籙籍”,此處即與道教信仰中的神職體系相關。
文獻學語境
廣義上可指代古代書籍的總稱,如《尚書·周書·洪範》中的用法,後延伸為形容藏書豐富、典籍浩繁的場景,例如“圖書館籙籍萬千”。
需注意“籙”與“籍”單字含義:
《籙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神書》,指古代用來占卜或者記錄神谕的書籍。
《籙籍》的部首為竹,該字共有21個筆畫。
《籙籍》是兼形聲字,其形部分取自“竹”字,表示與竹相關的意義;聲部分是“辣”,用來表示音義的輔助。目前,繁體字中保留了《籙籍》這一詞的寫法。
在古代中國,由于字體演變、曆史和地域差異等因素,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史書記載,古時候《籙籍》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有些許差異,但具體細節難以确定。
1. 《籙籍》中記載了無數神靈的指引和預言。
2.古代先賢通過《籙籍》來蔔筮,以求得吉兇福禍。
1. 祭籙:指古代用來祭祀的書籍。
2. 蔔籙:指古代占卜所使用的書籍。
3. 命籙:指預測個人命運的書籍。
1. 神書
2. 神典
暫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