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本的意思、道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本的解釋

(1).立身行道、經世緻用的根本。《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 賈公彥 疏:“至德以為道本者,至德為至極之德,以為行道之本也。”《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

(2).儒家思想與主張的根本。《漢書·藝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國之制,光施彜典,革正道本。”

(3).道家思想與主張的根本。 南朝 齊 張融 《門論》:“昔有鴻飛天道,積遠難亮, 越 人以為鳬, 楚 人以為乙。人自 楚 越 耳,鴻常一鴻乎?澄本雖一,吾自俱宗其本,鴻迹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專尊於佛迹而無侮於道本。” 南朝 齊 周颙 《難張長史<門論>》:“ 周 之問曰:‘足下專尊佛跡,無侮道本,吾則心持釋訓,業愛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為當?’” 吳越 錢鏐 《天柱觀記》:“洎大 唐 創業,以 玄元皇帝 為祖宗,崇尚玄風,恢張道本。”

(4).真性;本來面目。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一折:“我着你托化在雨雲鄉,還宿債在鶯花陣,休迷卻前生道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本"是一個具有深厚哲學和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從道家思想中衍生而來。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釋:

  1. 宇宙萬物的根本本源與起始:

    • 這是"道本"最核心的含義。"道"在道家哲學中被認為是宇宙萬物的終極根源、本體和運行的總規律(如《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本"即根本、本源。因此,"道本"直指"道"作為天地萬物生成、存在和變化的終極依據和起點。它強調的是那個先于一切具體事物、無形無象、卻化生萬有的絕對本體。
  2. 最高的原理、法則或真理:

    • 由本源義引申,"道本"也指宇宙間最根本、最高的原理、法則或終極真理。它是萬事萬物運行所必須遵循的内在規律和準則,是超越具體現象和知識的絕對存在。理解并把握"道本",意味着掌握了認識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鑰匙。
  3. 道德修養的根本或宗旨:

    • 在修身養性的層面,"道本"可以指個人道德修養、精神提升所應依據的根本原則或最終目标。它強調回歸内心的純樸本性(即"道"在人身上的體現),遵循自然無為的法則,以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例如,《莊子》中常探讨如何體認和實踐"道"的根本。
  4. 事物的根基或主體:

    •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道本"有時也可用來指稱某一事物或體系中最核心、最基礎的部分或主體。它強調該部分對于整體的支撐性和決定性作用。

總結來說,"道本"一詞的核心在于強調"道"作為宇宙萬物終極本源、最高法則和根本真理的地位與屬性。它體現了道家思想對世界本原和存在根據的深刻探索。

參考文獻:

  1. 《道德經》釋義 (權威解讀): 老子著,衆多學者注疏。闡釋"道"作為萬物本源的核心思想。 (可參考權威出版社如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或中國社會科學網相關詞條)
  2. 《漢語大詞典》: "道本"詞條釋義。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莊子》: 莊子及其後學著。包含大量對"道"的體悟和實踐的論述。 (可參考中華書局《莊子集釋》或高校圖書館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4. 《淮南子》等漢代道家典籍: 對"道"及"道本"思想有進一步闡發。 (可參考中華書局《淮南子集釋》或國學大師網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道本”一詞在傳統文化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五個層面理解:

  1. 立身行道的根本
    指個人修養和經世緻用的基礎準則,源自《周禮·地官·師氏》中“至德以為道本”,強調以最高德行作為實踐的根本。三國時期《魏志·明帝紀》也提到選拔人才時需考察其是否“務道本”。

  2.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儒家視“道本”為治國安邦的核心原則,如《漢書·藝文志》批評偏離“道本”的學說,柳宗元在碑文中強調恢複儒家正統的“革正道本”。

  3. 道家哲學的本體論基礎
    道家将其視為萬物運行的本質規律,南朝張融的《門論》通過寓言說明“道本”超越地域認知差異,是統一性的存在依據。

  4. 真性與本來面目
    在哲學層面,“道本”被引申為事物或人性的本源狀态,如《門論》中“澄本雖一”的比喻,強調返璞歸真。

  5. 現代引申為道德準則
    當代詞典将其解釋為“道德行為的根本原則”,強調道德應作為行為的内在指導,達到“言行合一”的境界。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注解與現代釋義,若需查閱具體文獻,可參考《周禮》《三國志》等原始出處(如、5)。

别人正在浏覽...

按兵漕闱叉杆誠若逞妍鬥色儲思次雎詞嚴義正寸名定案分分棼絲服瑣诰敕海沸河翻行幫弘贍活字印刷匠畫谏垣機柄紀錄片金聖歎金鴉酒鎗局跳拒險柯亭竹枯魄朗潤掠考冷臉子曆落柳嚲花嬌留顔馬恩列斯嫚兒馬上甯告破案谯黜旗丁清視轫車日旗森蔚失叙書劍順革說方便擡揲擡轎子田馬跳天撅地提單踢胸吞并頑狹短局微睇涴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