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劳动的光辉。”
2.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正如 中国 戏上用四个兵卒来象征十万大军一样。”
3.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冰心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十)》:“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
4.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 鲁迅 的小说《药》的结尾,以 夏瑜 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5.迹象;特征。 叶紫 《丰收》:“火样的太阳,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发了暴躁。什么东西,在这个时候,也都现出了由于热而枯萎的象征。”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象征(xiàng zhēng)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修辞概念与表达方式,指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间接表达抽象思想、情感或概念。其核心在于以可见的符号传递深层含义,体现中华文化“托物言志”的传统思维模式。以下是详细解析:
符号化表征
指用特定事物(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代表某种抽象特质。
例:龙象征权力与尊贵,松柏象征坚贞不屈。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隐喻性表达
通过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联,暗示深层意义。
例: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纯洁或哀悼。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字源考据
二字结合体现“以形表意”的思维逻辑。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
哲学与美学功能
在传统文化中,象征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如《周易》以八卦象征自然规律,园林艺术以山石象征宇宙。
来源: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文学创作
鲁迅《药》中以“人血馒头”象征封建愚昧,深化主题批判性。
来源: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文化符号
来源:《中国文化符号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
象征:一种通过约定俗成或文化传承,使特定形象代表抽象概念的表现手法。其意义具有稳定性和社会性,区别于个人化的隐喻。
来源: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象徵”(xiàng zhēng)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指通过具体事物或符号来代表抽象概念、情感或无形事物,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例如用“红色”象征革命,用“鸽子”象征和平。
作为动词
用有形事物表现抽象意义,如“十字架象征殉道和神圣”。这种表达方式基于理性关联或社会约定,通过意象媒介间接传递深层含义。
作为名词
指代某种可感知的标记物,如“天平是司法公正的象征”。这类标记物通常承载着文化或群体共识,例如塔罗牌中的“圣杯三”象征情感合作,“星币三”代表专业协作。
需注意“象征”与“比喻”的差异:象征关系更强调文化约定性(如龙象征皇权),而比喻侧重临时性的修辞关联。
资料来源:以上解释综合参考了汉典词典释义、查字典例证,以及文化符号分析。
嗷曹鳌阙白云亭百枝枝帮源洞报差不妨抄近路承卫乘御踹营黜恶春赏电烻敦厉蠹胥烦惋符騐高曜合市护脚魂压怒涛家底加估侟绅进驱决鼻绝无仅有开心勘查鲲鱬连音詅卖理丝鹿耳铭辞冥化批件披毛戴角前古亲知旗星劝心扇席设极神姿实用文收刀检卦私望宿德天兵天将条裙铁打心肠涕零如雨梯愚入圣推贤进士乌龟汙杀闲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