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薄與邪6*惡。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與北齊荀昂兄弟書》:“敦龐既散,詐僞萌生;時託親鄰,信有澆慝。”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澆慝漢語 快速查詢。
“澆慝”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目前未檢索到權威文獻或詞典中的明确釋義。根據單字含義推測:
“澆”(jiāo)
通常指灌溉(如“澆水”),也可引申為“使稀薄”,如“澆薄”形容社會風氣浮薄、不淳厚。
“慝”(tè)
意為邪惡、惡念,如《詩經》中“方命厥後,奄有九有,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鄭玄箋:“慝,惡也。”
組合推測:
“澆慝”可能指“澆薄之惡”,即因社會風氣浮薄而産生的邪惡現象,或形容人心險惡、道德衰微。但因缺乏具體語境和文獻佐證,此解釋僅為推測。
建議:
澆慝(jiāo tè)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惡毒心腸和行為惡劣。它可以指某人故意為了傷害别人而采取的不道德或殘忍的行動。
澆慝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氵(三點水)和心,其中氵表示“水”的意思,心表示“内心”或“情感”的意思。氵部是對字義有關的提示信息,心部是對字音有關的提示信息。
澆慝源自于古代經典文獻《莊子·德充符》“曹西沐澆,則澆身而入慝。”該句意味着如果你将自己沐浴在邪惡之中,你的内心就會變得邪惡。繁體字為澆慝。
古代的寫法中,澆慝使用了戈并列(兩個戈是心的變形)的形式寫作慝。
他的澆慝行為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譴責社交平台上的澆慝現象。
澆灌、澆花、澆水、慝惡
險惡、邪惡、惡毒、狠毒、兇惡、毒辣
善良、仁慈、正直、和善、寬容、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