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盡數延攬。《漢書·武帝紀》:“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鹹薦諸朝。” 顔師古 注:“詳,悉也。延,引也。” 唐 陸贽 《優恤畿内百姓并除十縣令诏》:“昨者,詳延羣彥,親訪嘉猷。”《宋史·選舉志二》:“朕開數路以詳延天下之士,而制舉獨久不設,意者吾豪傑或以故見遺也,其復置此科。” 元 袁桷 《慶元路鄞縣學記》:“庶幾吾裡秀士,強敏自修,詢考耆哲,篤行於顯微内外之實,文質交資,上承詳延,将以復乎昔時之盛。”
(2).謂廣泛接受意見。 明 歸有光 《論禦倭書》:“固宜詳延博采,不遺於蒭蕘之賤也。”
“詳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拼音:xiáng yán
注音:ㄒㄧㄤˊ ㄧㄢˊ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或文學讨論中可作為典故引用。
《詳延》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解釋為詳細地闡述和延長時間等的意思。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詳”和“延”。
《詳延》的部首分别是言(yán)和廴(yán),其中言是主要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7,其中“詳”字的筆畫數為7,“延”字的筆畫數為2。
《詳延》是漢字的一個組合。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具體的起源和曆史暫無詳細資料可供參考。在繁體字中,該詞以「詳延」的形式存在。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漢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由于《詳延》這個詞的起源和具體演變過程不詳,所以對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無法給出具體的例子。
1. 他詳細地延述了整個事件的過程。
2. 這次會議将會延長一小時,以便更詳細地讨論問題。
1. 詳細(xiáng xì):形容對事情或情況進行充分、詳盡的說明或叙述。
2. 延誤(yán wù):表示拖延時間,遲遲不進行或完成某事。
近義詞:
1. 詳述(xiáng shù):即詳細地闡述或叙述某事。
2. 延長(yán cháng):表示延長時間,保持更長的持續時間。
反義詞:
1. 概要(gài yào):表示簡潔地、概括性地叙述某事。
2. 縮短(suō duǎn):與延長相對,表示減少某事的時間或長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