鉢塞莫的意思、鉢塞莫的詳細解釋
鉢塞莫的解釋
念珠。梵語的譯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顆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過一子。《牟梨曼陀羅咒經》:“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鉢塞莫。”
詞語分解
- 鉢的解釋 鉢 ō 見“缽”。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鉢塞莫”是一個源自梵語的佛教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1.詞源與基本含義
- 梵語音譯:該詞對應梵語“Pāsakamālā”(或寫作“pa^saka-ma^la^”),音譯為“鉢塞莫”,意譯為“數珠”或“念珠”。
- 結構解析:由“pāsaka”(意為“念珠”)和“mālā”(意為“串珠”)組成,整體指佛教修行中用于計數的珠串。
2.用途與形制
- 計數功能:念珠通常由108顆木槵子(一種植物種子)串成,修行時每念誦一佛名或經文,即撥動一顆珠子,以此計數。
- 象征意義:108顆珠子象征佛教中的“百八煩惱”,通過持誦可斷除煩惱,亦有簡化版的27顆或54顆形式。
3.文獻記載
- 在佛教經典《牟梨曼陀羅咒經》中提到:“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鉢塞莫。”,說明其作為修行工具的重要性。
4.延伸解釋
- 巴利語中亦有類似詞彙,譯為“數珠”,進一步印證其跨文化傳播的共通性。
“鉢塞莫”是佛教儀軌中重要的法器,兼具實用與宗教象征功能。其梵語本源、形制及用途均體現了佛教文化中對“計數修行”的重視。如需更深入考證,可參考《漢典》及佛教經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鉢塞莫》這個詞來自于日語,意為“泡泡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一些相關信息吧。
該詞的拆分部首為“金”、“土”、“口”,共有13個筆畫。它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金”、“土”和“口”。
這個詞在日語中是繁體字,即“鉢塞莫”,用于表示泡泡糖這種甜食。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例如在古代漢字中,字形可能會稍有差異,但意思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關于《鉢塞莫》的例句:
1. もう鉢塞莫は食べましたか? - Mō hachisemō wa tabemashita ka? – 你吃過泡泡糖了嗎?
2. 鉢塞莫の味を楽しんでください。- Hachisemō no aji o tanoshinde kudasai. – 請享受泡泡糖的味道。
至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我暫時無法提供相關信息。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