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羊九牧的意思、十羊九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羊九牧的解釋

[overstaffed; be ununiformly ordered] 九個人放牧十隻羊。比喻官員太多,政令不一,使别人不知所從(見于《隋書·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又 唐· 劉知幾《史通·忤時》:“十羊九牧,其令難行”)

詳細解釋

(1).比喻民少官多。《隋書·楊尚希傳》:“竊見當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裡,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明史·劉炜傳》:“其地已有尚書 薛希璉 、少卿 張固 鎮撫,又有侍郎 鄒幹 、都禦史 王竑 振濟,而復益之以 翼 ,所謂十羊九牧。”

(2).比喻多頭領導,命令不一,使人無所適從。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頃史官注記,多取禀監修, 楊令公 則雲‘必須直詞’, 宗尚書 則雲‘宜多隱惡’。十羊九牧,其令難行;一國三公,適從何在?” 清 錢謙益 《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孫公行狀》:“故臣謂南北兩部當受中部節制,而中部諸營,南北部大将亦得過而問焉。但不得人自為制,有十羊九牧之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羊九牧”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í yáng jiǔ mù,其核心含義可從字面和深層兩個角度理解:

字面含義

字面意思是“十隻羊由九個人放牧”,比喻資源(此處指“羊”)與管理者(“牧人”)比例失衡的荒謬情景。

深層意義

  1. 官多民少,賦稅沉重
    該成語最初用于批評行政冗餘問題。據《隋書·楊尚希傳》記載,隋朝時地方郡縣設置過多,官員數量遠超實際需求,導緻“民少官多”的困境,民衆需供養大量官吏,負擔沉重。

  2. 政令不一,管理混亂
    另一層含義指領導層過多、指令矛盾,使執行者無所適從。例如唐代劉知幾在《史通·忤時》中提到“十羊九牧,其令難行”,即強調多頭管理的弊端。

典故背景

北周至隋朝時期,楊尚希觀察到地方行政機構臃腫,上書隋文帝:“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建議合并郡縣、精簡官員,最終被采納,緩解了財政壓力。

用法與近反義詞

該成語既揭示了行政效率低下的曆史問題,也映射現代管理中常見的機構冗餘或指令沖突現象,具有警示意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羊九牧》的意思

《十羊九牧》是一句古代成語,意為“十隻羊中隻有九隻能夠歸入牧群中”。這句成語常用來形容大多數事物或人中的一小部分有一定的差别或缺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羊九牧》這個成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十、羊、九、牧。其中,“十”是數詞部首;“羊”是犬字旁的一個漢字;“九”屬于九字旁;而“牧”則由牛字旁和蔔字旁構成。

來源和繁體

《十羊九牧》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孟子·萬章上》這篇古代文獻中,引用了《孟子·告子上》“天将門必正其正者,萬乘之國必十有三;九牧之國必十有二”,後來演變成如今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這句成語的寫法是「十羊九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有所差異的。《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拾羊九牧」,可以看出「拾」是「十」的古代寫法。而在隸書時代,寫法是「十⺧九牧」,使用的是另一種與現代略有不同的字形。

例句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不同的語境中,例如:“即使全隊球員都很出色,但十羊九牧,總有一兩個球員是差一些的。”

組詞

組詞可以利用成語的部分字詞進行構詞,例如:十全十美、羊群、羊肉、九天、牧場。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反義詞:百獸之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