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述;禀告。《釋名·釋書契》:“笏,忽也。君有教命及所啟白,則書其上,備忽忘也。”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卷二:“ 臧洪 為 青州 刺史,為 袁紹 所圍,糧盡,廚有米三鬥。主簿啟白,欲以為糜粥。” 唐 薛用弱 《集異記·丁岩》:“爾不若從吾,當啟白太守,捨爾之命。”
“啓白”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陳述、禀告,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宗教儀式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宗教儀式(如佛教法會)。其簡體形式“啟白”含義相同,但使用場景更為局限。
“啓白”是兼具禮儀性與功能性的古語,既用于古代君臣溝通,也延伸至宗教領域,體現恭敬陳述的語境特征。
啓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啟發他人,解開誤解,給予引導和提醒。它常被用于表達幫助别人認識事物真相或改正錯誤的行為。
啓白的部首是口(kǒu)字旁,它表示與口相關的概念。它的總筆畫數為20。
啓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乾卦》:“形勢未明,譬之猶是籌策畫策人將覩其思悟,唯良啓白乃謹惕之象也。”這句話中的“良啓白”意為良好的啟發和提醒。
啓白的繁體字為啟白。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啓白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啟”,其中“⺍”代表“至”,表示啟迪的意思,而“言”則表示白話、言語。
他以動人的演講啓白了觀衆,讓他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
啓發、啓示、啓迪、白話、白露、白日、開放、開明、開導
啟發、指點、提醒、警示、發人深省
迷惑、誤導、蒙蔽、欺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