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流貌。《詩·小雅·鼓锺》:“鼓鐘喈喈, 淮水 湝湝。” 毛 傳:“湝湝,猶湯湯。” 清 孫枝蔚 《過安豐鹽場作》詩:“蒲青露白水湝湝,斜日春風動客懷。”
寒涼。《說文·水部》:“湝,水寒也。《詩》曰:‘風雨湝湝。’” 段玉裁 注:“今《鄭風》祗有‘風雨凄凄’,《邶風》傳曰:‘凄,寒風也。’ 許 引《詩》證寒義,所據與今本異。”
“湝湝”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考證讀音或用法,可查閱《漢語大字典》等權威辭書。
湝湝是一個漢字,表示水流奔湧的樣子,形容水流的聲音。
湝湝的部首是水(氵),由11個筆畫組成。
《湝湝》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湝》中,寫的是黃河流域地區的一首古代民歌。後來逐漸成為描述水流聲的常用詞語。
湝湝的繁體字是「湙湙」。
在古代的字典《說文解字》中,湝湝的寫法是「狊」,意為狂暴的樣子。
1. 山澗中的溪水湝湝流淌,清澈見底。
2. 湝湝的雨聲敲打着窗戶,讓人心生安逸。
湝流、湧湃、湘湘、流水
潺潺、汩汩、咕咕、嘩嘩
寂靜、沉默、靜谧、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