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屋的角落。歐,通“ 區 ”。 漢 王充 《論衡·解除》:“昔 顓頊氏 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 江水 為瘧鬼,一居 若水 為魍魎,一居歐隅之間,主疫病人。”
“歐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ōu yú,以下是詳細解釋:
“歐隅”指房屋的角落,其中“歐”為通假字,通“區”(意為區域、範圍),而“隅”即角落。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空間方位。
漢代王充《論衡·解除》中記載:“昔顓頊氏有子三人……一居歐隅之間,主疫病人。” 此處“歐隅”指疫鬼藏身的房屋角落,反映了古代對空間與災異關聯的認知。
該詞現代使用極少,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衡》相關注釋或語言學資料。
《歐隅》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作形容詞,意思是“隱蔽的角落”。它形象地描述了在深處或角落中的雜物,引申為隱藏、偏僻或不常被人注意到的地方。
《歐隅》這個詞由“欠”和“隹”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欠”是一種象形字,用來表示傾斜,指述物品位于傾斜的位置;而“隹”是一種漢字部首,表示鳥類。
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個。
《歐隅》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這是一本由許慎編著的漢字字典,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的時候。在該字典中,《歐隅》是以簡化的形式出現的。
在繁體字中,《歐隅》被寫作「歐隅」。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漢字的形狀會有一些差異。關于《歐隅》,它在古代的寫法可以是字形更為古樸的形式,整體呈現出一種更加原始的風貌。
1. 他喜歡躲在家裡的歐隅裡看書。
2. 這座城市有許多美麗的歐隅,等你去探索。
1. 歐隅角:指遠離主流地帶的隱蔽角落。
2. 遁入歐隅:指逃避現實,躲藏起來。
近義詞:隱蔽、角落
反義詞:顯眼、開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