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silent] 閉住嘴不說話,不表态
滿屋子人都閉口無言
(1).沉默,緘默。《史記·張儀列傳》:“ 楚王 曰:‘願 陳子 閉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 唐 韓愈 《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白頭趨走裡,閉口絶謗訕。” 巴金 《沉落》:“說到讀書上來,我隻好閉口了。”
(2).猶滅口。《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吏覺知,使 長安 尉 奇 等往捕 開章 。 長 匿不予,與故中尉 蕑忌 謀,殺以閉口。” 張守節 正義:“謀殺 開章 ,以閉絶謀反之口也。”
(3).指一定時間内停止通航。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一:“ 熙甯 中,欲行冬運。 汴渠 舊制有閉口,十月則舟不行,於是以小船數十,前設碓,以擣冰,役夫苦寒,死者甚衆。”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十月閉口》:“近時 天津 海口,每至冬日,海舶不通,謂之封河,頗近 宋 時 汴渠 閉口之例。”
“閉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語言學和醫學兩個領域:
沉默不語
指閉住嘴不表态或停止發言。例如《史記·張儀列傳》中記載楚王要求“閉口毋複言”,即要求對方停止進言。
滅口
古代文獻中特指通過極端手段消除知情者。如《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提到“殺以閉口”,意為殺人以斷絕洩密可能。
停止通航
宋代趙彥衛《雲麓漫鈔》記載“汴渠舊制有閉口”,指冬季因河道結冰暫停航運。
指閉合性粉刺(俗稱“閉口”或“白頭”),是痤瘡的早期非炎性皮損,表現為膚色小丘疹(直徑1-2mm),無肉眼可見開口。
“閉口”既可指語言行為上的沉默或滅口,也可指皮膚問題中的閉合性粉刺。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需進一步了解皮膚護理方法,可參考相關醫療來源。
閉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含有多重含義。它可以指一個人不開口說話或保持沉默,也可以用來形容物體的開合狀态。
閉口的拼音是bì(注:閉口的第一個字是閉,讀音是bì),它的部首是⺣(門)和⺼(⺼),分别放在閉口的左右兩邊。對于閉口這個詞,總共有12畫。
閉口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晉書·徐湛傳》。在這個典故中,徐湛拒絕給晉孝武帝寫贊美詩,隻是閉口不言。這也是閉口這個詞的第一個含義,指一個人選擇不開口說話。
閉口的繁體字是閉口。它由“門”(⻐)和“口”(口)這兩個繁體字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的“閉口”是由“門”和“㇀”這個部首組成的,而非現代的“⺣”。
1. 在會議上,他一直閉口不言,讓大家感到困惑。
2. 孩子們偷偷笑着,興奮得閉口不停。
3. 當他聽到那個消息時,頓時閉口無言。
閉口的相關詞彙有:閉口不談、閉口不提、閉口無言。
閉口的近義詞包括:沉默、靜默、無聲。
閉口的反義詞是:開口。
【别人正在浏覽】